八十三 他自己的“门生故吏” (第3/3页)
九千户,朝着一万户的数字上涨,向更高一个数量级迈进。
学术层面,袁树不仅收获了一大批属于自己的“袁氏门生”,也顺便增加了一心会的会员数量。
守孝期内,袁树没有正式接过马融的衣钵传道授业,一方面是守孝的因素,一方面也是想给自己更多时间成长、积累。
现在守孝结束,名声、势力各方面都不可同日而语,袁树当然敢于顶着十五岁的年纪正式接过马融的衣钵,正式收徒,正式传道授业。
他要营造严格意义上只属于他自己的“门生故吏”集团了。
这是属于他个人的政治势力,也是未来“扶风袁氏”的重要基础。
之前,袁树给这些求学者统一安排了学前班,让他们学一些必要的前置学问,等建宁三年三月结束了守孝之后,四月中旬,他就开始正式遴选门生了。
袁树对于自己这边的学术教育体系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办法。
首先,他把原先根据求学者出身、家庭财富状况为主的选拔方式改为了针对学术能力的考核,所有求学者首先要进入一个学前班进行前置学问的学习。
通过学前班的考核遴选之后,才能正式进入袁氏心学体系内,被认可为袁树的门生,开始学习心学和马融传下来的古文经学。
因为这是初步的遴选,所以难度不大,只要用心学习,就算学习能力不强,也能通过成为门生。
然后就是门生到弟子这一环节了。
这一环节也是根据遴选考试的成绩作为主要依据,辅以袁树亲自参加的面试环节,根据考试成绩和面试成绩综合判断,选拔优秀者为弟子,进入到袁氏心学团体的核心圈层之中。
至于高足,袁树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高足,也没有宣布什么时候收纳高足。
至于一心会的入选条件,倒不是根据文化成绩来判断的,门生和弟子都可以参加,主要的选拔标准是助农环节和责善会议环节,能够在这些实际行动中获得一心会考察组织的认可的,才会被接纳进入一心会。
助农环节不积极、责善环节不参加的,就算考核成绩再好,能成为弟子,也不会获得进入一心会的机会。
而袁树培植势力的主要针对对象,就是一心会会员,门生弟子只是他招揽一心会会员的一个前置环节罢了。
他真正关注的就是一心会。
所以只要在助农环节和责善环节出了问题的,学术能力再强,也不会被袁树接纳为自己人,反而还会在日后被直接清退。
他要的是真正认可自己的人,是真正愿意相信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人,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他日后翻天覆地的依仗,至于那些容易动摇的墙头草,他根本不在乎。
随着一心会人数的增多,袁树也开始进一步收紧一心会成员的入选门槛,还设置了退出机制,对新加入的人设置更高的门槛,对一心会体系内的人也设下了严格的纪律约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