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 大汉最强HR袁树 (第2/3页)
大批驳权限,对于任何账目都有调查之权,就像是一双锐利的眼睛,不断地扫视着良庄管理者们的良心。
人事部就像是朝廷的户部,原先只是负责管理一心会的成员,现在也要负责管理进入良庄的人员,不管是加入一心会还是加入良庄,都要经过人事部的面试,并非所有人都能进入。
律令部就更直接,那就是良庄内部的司法管理者。
这年头,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大汉国之下,还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政治、家庭组织,所以各自有各自的规矩也不是奇怪的事情。
只要大层面上不违背汉帝国的利益,私底下搞些小打小闹的,没人在乎。
甚至朝廷也鼓励大家各自搞起各自的规矩,把底下人管住,减少朝廷的行政负担。
所以袁树就“响应号召”,在良庄内增设律令部,以汉律作为蓝本,增添一些自己的看法,就直接交给律令部作为规矩来使用。
在良庄内部,律令部的规矩就相当于是法律,大家都会遵从,不遵从的,就会受到律令部的惩处,或者罚款,或者罚义务劳动,或者干脆驱逐。
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和精神建设之后,老马留下来的弟子门生群体已经完全被袁树消化。
之前决定留下来的三千一百多名弟子、门生加上后面愿意加入的外地学者、学子一千余人,四千五百余人的知识分子群体全部加入了一心会,成为了袁树心学信徒的基本盘。
与此同时,源源不断有来自各地的对心学或者袁树比较感兴趣的学子前来茂陵,希望加入一心会,跟随袁树学习。
其中不仅有三辅之地的人,也有雒阳附近、三河之地的人,甚至颍川、汝南、南阳一带都有一些学子赶来求学。
而在这群人当中,人数最多、最令其他地方人感到惊奇的,是凉州人。
大批量来自凉州的学子前来袁树这边求学,而袁树也没有因为凉州人的身份而对他们有所偏见,一并收下,令其他地区出身的学子颇为惊奇。凉州人的特殊处境,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袁树这样一个关东顶级豪族子弟,怎么会愿意收纳凉州人求学?
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他们不知道,这些凉州人,还是袁树特地“宣传”过来的。
凉州虽然在关东人眼里都是非人类聚居区,但是在袁树眼里,则是一片创业蓝海。
因为无论是今文学派还是古文学派,都没有把思想的触角伸到凉州,或者说想伸,却被汉羌战争的战火给烧没了。
此时的凉州完全是思想的荒漠,大家的文化水平都比较焚书坑儒。
凉州大族多以武力见长,善于物理辩经,以思想文化见长的实在是少数中的极少数。
这种人就算成长起来也是一心往雒阳跑,根本起不到发展本地思想的效果,留在凉州的,人均反汉急先锋,个个都是反骨里头找脑浆,吕布和他们一比都要自称小奉先。
所以,这里不就是袁某人扩大袁氏心学受众群体和影响力的天选之地吗?
事实也是如此。
袁树的袁氏心学随着袁树麾下宣传队的宣传而进入凉州之后,很快就引起了距离右扶风最近的武都、汉阳、安定、北地等四郡内汉人大小家族的关注。
当然,主要引起关注的不是心学,而是前头那两个字——袁氏。
心学本身当然能吸引一部分对文化思想有兴趣的人,但是对于大多数荒野求生派凉州人来说,这种东西没啥用,属于关东天龙人陶冶情操的余裕。
凉州人的生存环境差到男子人人练习军阵和厮杀,女人都要练习弓弩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