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七十九 日子人钟繇 (第1/3页)
在袁树的印象里,荀攸很聪明,智计百出,是绝对的智囊谋主。
他尤其善于军事,在曹操征讨北方的过程中多出计策,建立功勋,但是他为人沉默寡言,不喜欢抛头露面,也不善对外交际,所以在历史中的存在感远不如他的年下叔父荀彧。
甚至他具体为曹操谋划的军事策略都没有流传下来。
史书上说荀攸的具体谋划只有钟繇知道,但是钟繇没来得及留下记录就死了,所以荀攸的计策失传了。
上辈子,袁树觉得非常可惜,因为他真的很想知道荀攸的军事才能到底如何。
这辈子,他得到了实现愿望的机会。
初见他时,荀攸很有礼貌,甚至对袁树持弟子礼,很敬重的样子,袁树觉得奇怪,一问,才知道他很敬佩袁树继承马融学问的才华以及开创新学的进取意志。
荀攸说他已经读了《孟子解诂》,对心学有初步的了解,对袁树提出的主张很感兴趣,过来不仅是为了避难,也是想要跟着袁树后面增进学问。
他比袁树还小两岁,当时还不到十一岁。
袁树在这个年龄就是个混世魔王,十分嚣张,而荀攸则内敛沉静,有着不属于这个年龄的稳重和低调。
后面荀攸按部就班的生活,隐姓埋名,和一些年龄差不多的少年学子一起学习,但并没有拜入袁树门下,相当于是旁听生,听讲古文经学,还有不断完善的袁氏心学。
袁树不常在良庄,并没有过多的关注荀攸,就是一直听程立说他对助农很上心,做农活也很细致认真,并不偷懒,对待普通农民并没有盛气凌人的感觉。
然后,自从袁树的《知行论》完成,作为第一批关注这本书的人,荀攸明显对心学更加感兴趣了,随后便多出了一个参加责善会议的爱好。
过去参加完助农行动,他都是直接离开,并不参加之后的责善会议。
而读过知行论之后,他似乎想明白了什么,开始参加责善会议并且愿意发言了。
听其言辞,似乎对袁氏心学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对袁树提出的八字真言以及“耕战为良知”的概念非常认可,认为这是可以安邦定国的理念。
所以袁树认为,荀攸是目前距离袁氏信徒和一心会最接近的高门公子哥儿,在他这里长期停留避难的二十七个公子哥儿里,荀攸是最积极的一个。
不过荀攸显然不是一个善于和他人进行情感交流的人。
他很愿意就纯粹的事物进行交流,但是纯粹的事物之外,涉及到个人情感方面的事情,他则是三缄其口,不愿多谈。
袁树与他约谈过几次,发现了他的这个特点,他是一个不愿意敞开心扉的人。
尽管如此,他也有自己的坚持和理想,认定某件事情之后,他非常愿意为之奋斗,只是不太愿意站在台前彰显自己罢了。
这可能与他年幼时期就失去父母有深刻的关联。
所以袁树对于荀攸身上那种淡漠疏离感并不排斥,与他保持着一定的社交距离,并不会试图深入他的内心世界。
至于钟繇,也挺有意思。
荀攸关注心学,积极参加一心会的活动,而钟繇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