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2章 我们还有小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262章 我们还有小沈 (第2/3页)



    演员们开始演出,动作大开大合,唱腔惊艳,真假嗓音转换自如,非常的惊艳。

    这也是很多人第一次看到京剧。

    周岩石看的也很认真。

    包厢中,宋天纵道:“这些年,京剧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标识之一,为了更好的推动京剧的发展,我在想,你们部里,要不要主办,联合对外演出公司,到欧洲的歌剧之乡进行巡演?”

    这一点宁政早就考虑过。

    他思索了一会儿,随即道:“我倒是考虑过,京剧乃是国粹,不能没落。但是,京剧精美的演技、绝妙的唱腔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却往往不能为偶一涉猎的外国观众所完全理解和欣赏,这是中国京剧乃至其它戏曲文化走向世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宋天纵点点头,同意宁政所说的。

    如果抛弃一些传统文化元素,那就失去了应有的内涵,得不偿失。

    “有办法改进吗?”宋天纵又问道。

    宁政摇摇头:“戏曲演员的生存现状堪忧,演员工资普遍较低,如果加上平时的劳务费,一般演员年收入在三四万元左右。作为差额拨款的单位,演员每月只能拿70%的工资,其它30%靠演出结构工资补充,即如果完不成演出任务,就只能拿70%的工资。”

    “脱口秀、小品同为文化艺术行业,但脱口秀、小品演员的收入在新闻媒体高出镜率的引领下大有水涨船高之势,而戏曲从业人员只能甘居末座。”

    “而且新戏排练没有任何补助。剧团每年正常排一出新戏至少需要2至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尤其是剧中主要演员,从建组开始,读剧本、学唱腔、练身段,与编、导、乐、美各部门协调打磨,还要揣摩人物,精益求精,这是一个付出精力、体力、耐力的多重劳动。”

    “剧本编剧的创作费也不高,大大的影响了积极性,所以这些年,戏曲并没有出现什么比较火爆的作品。”

    宁政娓娓道来,他对戏曲的生存现状还是比较了解的。

    他与周家的关系不错,也多次听周岩石说过。

    宋天纵随后没有再说话,只是眸光闪动着,随即又问道:“今天的曲目,也有黄梅戏上场演出?”

    宁政嗯了一声:“有的,是来自于南州市的一个剧团,其中的男主演我还是认识,是一个很不错的年轻后辈。”

    宋天纵扫了一眼宁政:“咦,你可是很少夸人的。”

    宁政笑而不语。

    宋天纵又问道:“一个市级的小剧团今天能够上场,怕是有什么过人之处吧?”

    宁政脸上有着一抹高深莫测的笑意:“团长叫莫维。”

    宋天纵恍然大悟:“原来是她啊,难怪难怪。”

    莫维年轻的时候是很惊艳的,宋天纵当年还喜欢过莫维一段时间。

    宋家并没有什么门第观念,可惜的是,莫维当年一心都在风流倜傥,玩世不恭的周行简身上,这让宋天纵当年很受伤。

    京剧很快演完,开始等待着打分。

    大屏幕上,开始显现了票数。

    国内,超过了9000万人投票!

    这说明了很多网友都是爱国的,对传统文化也都是非常支持的。

    但这九千万人中,有多少人会完完整整的看完这段京剧,那就不得而知了。

    现在很多年轻人,对戏曲文化都是淡漠的,毫无感情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