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零三章 电影节论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四百零三章 电影节论战! (第1/3页)

    出道以来,青年导演路宽一共在欧洲三大上有过三次开幕式影片的首映。

    2004年的戛纳带着非竞赛单元的《异域》;

    2005年的柏林带着该届的金熊奖影片《返老还童》;

    还有今年的《历史的天空》。

    前两次无一例外地,都在片尾曲里收到了现场观众的欢呼呐喊,起立鼓掌,可谓礼遇。

    但今天的情况有所不同。

    屏幕上的正片已经结束,随着《如愿》悠远而深情的歌声在放映厅内回荡,观众们仍深陷在影片带来的震撼中无法抽离。

    整个放映厅陷入一种近乎神圣的沉默。

    没有人起身,没有人鼓掌,甚至连呼吸都变得轻缓。

    观众们仍保持着最后的姿势,目光怔怔地望向黑暗的银幕。

    仿佛那里还残留着未散的历史魂灵,仿佛那里还会继续展开未尽的篇章。

    所有人眼里还停留着最后一帧里,刘伊妃那张淡雅素净的脸庞,仍旧跟随着她的脚步,在历史的废墟中跋涉。

    这不是普通的电影散场,而是一场集体性的精神滞留。

    观影者们被拉扯在历史的漩涡里,无法轻易抽身。

    张纯如的探寻、魏特琳和拉贝的坚守,早已将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观众拖入同一种沉重的共情。

    一直到工作人员轻轻打开了柏林电影宫的灯光。

    刺眼的光线像一把利刃,突然划破了那个被历史浸染的黑暗空间。

    人们仿佛从一场漫长的梦境中被惊醒,尔后便是不约而同的、山呼海啸般的掌声席卷而来!

    敬业的媒体记者们顾不上擦拭眼泪,慌忙调转机位去捕捉现场的动态。

    这样一部无疑要载入电影史的佳作,怎么能没有观众们的疯狂致敬作为注脚呢?

    镜头里是哽咽的呼喊,是低声的赞叹,是一双双微红的眼眶。

    自导演路宽开始、刘伊妃、汉克斯、摩尔、刘得华、赵飞等演职员们例行登台,在电影宫的中心接受全场的致意。

    路老板抬手示意大家稍安,他自然不在意今天的掌声持续时间能不能打破柏林的记录。

    他有很重要的话要说。

    工作人员送上话筒,电影宫里响起沉稳的男中音:

    “关于电影,关于金陵,我想今天有一个人不能不站在这里,同剧组一起接受大家的厚爱和礼遇。”

    “可以说,没有她,就不会有这部电影。”

    “没有她,这段被尘封和隐瞒的血色记忆,可能永远无法以如此完整、震撼的方式呈现在世界面前。”

    刘伊妃在他身后神情温婉,聪慧如她,自然心有灵犀地知道路宽想做什么。

    青年导演深情的致辞还在继续:“是她,让三十万亡灵的声音第一次被世界听见。”

    “是她,用学者的严谨和战士的勇气,为这段历史筑起一道不可摧毁的纪念碑。”

    “请允许我代表所有被这段历史触动的人们,邀请张纯如女士上台——”

    “不是作为讲述者,而是作为这段历史的守护者,接受我们最诚挚的敬意。“

    路宽的话音落下,整个电影宫陷入短暂的静默,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聚光灯扫向观众席中区,镜头捕捉到张纯如正缓缓起身。

    她身着简约的米色高领毛衣搭配深灰色羊毛长裙,外披一件驼色开衫,这身知性而内敛的装束完美契合历史学者与作家的身份。

    记者们的镜头中,张纯如的栗色长发用黑色发夹随意挽起,额前散落几缕碎发。

    她无奈地看着台上的年轻人,显然不想在今天抢了电影的风头和话题,不疾不徐地走过去和剧组站在一起。

    张纯如是成名已久的作家,演讲、签售活动参加过无数场,更是跟鬼子大使在电视台激辩过,这样的场合驾轻就熟。

    只不过今天的心情不同。

    她的声音像浸过晨露的绢帛,知性而柔软:“感谢路宽导演和全体剧组成员,是你们的艺术勇气让这段历史获得了应有的重量。”

    “让我们的民族血泪,终于等到了属于它的正义史诗。”

    “但正如路宽导演所言,无论是《金陵大屠杀》还是《历史的天空》,目的从来都不是仇恨的延续。”

    “我们希望传递的,是华小姐在临终前写下的金陵永生,是拉贝和金陵市民的守望相助,是善良与和平的宏愿。”

    “我相信,在1937年的金陵,当拉贝展开那面安全区的旗帜,当华小姐用身体挡住金女大的门,还有程瑞芳、马吉、乔治、威尔逊。。。”

    “这些所有拥有美丽心灵的人。”

    “他们守护的不只是中国人的尊严,更是全人类文明的底线。”

    张纯如笑容温婉,站在台上微微鞠躬示意,电影宫里又是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路老板一直欣慰地注视着这位华裔女作家,聚光灯下的张纯如眼角闪着细碎的光,那是未坠的泪珠折射出的生命力。

    只不过当他看着张纯如时,刘伊妃也在看着他。

    少女心里有些好奇,她还是第一次在男友脸上看到这种表情。

    那种溢于言表的窃喜和满足,好像是偷吃了糖的孩子。

    即便再心有灵犀,刘伊妃也不可能知道——

    那是因为这一世的他,尽全力成功托举了一个快被历史重压碾碎的美丽灵魂。

    重活一世,这是他的荣幸。

    ——

    张纯如是个极聪慧的女子,她从来都知道斗争的残酷性,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敏感和棘手的命题上。

    她上台的发言,巧妙地转移了电影中的一些尖锐讽喻,引导着主旨向通行世界的爱与和平去被解读。

    这是为了给剧组解压,给影片拿奖解压,也是为了给带着北平奥运总导演身份的路宽解压。

    等到《历史的天空》像《辛德勒名单》、甚至是是超越后者真正地载入影史和历史,获得了行销世界的宣传机会,自然能够更有力地揭露些真相。

    剧组成员们在台上滞留了许久,才被真诚的嘉宾和观众们“放行”,让他们去继续采访流程。

    只不过德国人的严谨在今天开了些小差。

    影展副主席雅各布在电影宫外着急忙慌地找到科斯利克:“主席先生,你需要出面同君悦谈一谈了。”

    因为选了《天空》做开幕式影片,带来轰动效应的科斯利正洋洋得意着:“怎么了?”

    “有近一百多个没有提前预约的记者都要求采访,我们事先估计和预留的采访席和设备完全不够用。”

    “什么?”科斯利克更高兴了。

    担任柏林电影主席这么多年,他还是第一次遇到采访席和设备不够用的情况,特别是已经在多预留了份额的情况下。

    如果是几个没预约的行业记者要采访,他大概会让保安请他们出去。

    如果是一百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