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三百九十八章 如愿泪崩 (第1/3页)
各方面准备停当,《历史的天空》剧组在北美的点映和宣传工作拉开了序幕。
5号当天,洛杉矶艺术影院进行了首场点映。
在这场点映之前,哈维团队已经面向风向标“奥斯卡黄金三角”、金球奖、学院的评委启动了“供片季”,即通过各种方法请这些评委看到影片。
因为《历史的天空》情况特殊。
一般的奥斯卡参赛影片会在前一年就大规模上院线,带着成绩和影迷的热捧、声势来角逐奖项。
如果上映时间过早,在最后投票之前还会突击上映两周,唤醒评委和影评人们的记忆。
2014年的《地心引力》就采取了这种策略。
它在2013年10月首轮放映中已取得不俗票房,获得奥斯卡10项提名后,又在1月底重回院线。
从票房来看,提名后的票房对其总票房贡献很小,但是对烘托得奖的声势大有助益。
但《历史的天空》要参加2008年2月7号的柏林影展,为了符合主竞赛单元的影片报选要求,即不能再电影节前进行公映,只有通过点映的方式来满足奥斯卡的参奖要求。
但同时,没有大规模上院线的情况下,怎么让这些傲慢的西方评委关注到这样一部电影呢?
这就是哈维发挥的第一个作用,利用他在好莱坞深耕十几年的人脉圈,先让评委们看到这部电影。
否则何谈投票?
因此《历史的天空》在北美的预热也是分两块:蓝光碟DVD的寄送和突击放映结合。
蓝光碟DVD不必多提,哈维设计了一个包含DVD、四本大开本画册、导演路宽亲笔信、金陵云锦手帕在内的小礼包,对着意见领袖们一顿“群发”。
不要小看这个金陵云锦手帕的小工艺品。
后世《无敌破坏王》的塑料拳头、《勇敢传说》的模型弓箭等随着包裹邮寄的物品,基本上都游走在“礼品”与“赠品”的边缘,无疑会增添评委的好感。
而突击放映是路老板提出的,策略仿照了2012年的《猎杀本拉登》的上映时间安排。
该片在2011年12月下旬上映时只选择了十多家影院,但在翻过年的奥斯卡提名当天荣获五项提名,于是迅速在全美3500块屏幕上画,声势大躁。
作为参考,《历史的天空》剧组会在2月17号柏林电影节闭幕的第二天飞赴美国,先进行北美首映。
如果斩获大奖,那皆大欢喜,带着势如破竹之势在北美掀起观影热潮,为一周后的奥斯卡预热;
如果没有太大收获,电影该上也要上,然后按照先北美,再欧洲、亚洲的顺序进行全球公映。
因为国内的首映礼需要全剧组一同参加,那就只有等路老板等人从奥斯卡回来才能举办,而日韩、欧洲,一定程度上都收到美国大爹的舆论影响。
对于《天空》而言,亚洲是基本盘,但北美是风向标,就是花钱砸,也要砸出个好名声,来带动全球票房的增长。
美国西海岸时间晚上7点,希斯特伍德区的洛杉矶艺术影院外,悬挂一条横幅,上书:
“《The Unsilenced》FYC”
《The Unsilenced》是《历史的天空》英语片名。
意为“未被沉默者”,代指电影中以张纯如为主、包括拉贝、魏特琳、牧师马吉等所有为历史真相付出努力的人。
FYC是每年奥斯卡前的供片季的缩写。
媒体区前,《综艺》的记者蒂姆·格雷正进行现场直播,Mytube等网络媒体频道参与播出。
国内的问界视频、搜狐、心浪都参与直播。
这样的点映他们至多看一看红毯和现场声势,不必刻意独家。
现在是电影宣传期,求着其他门户和互联网网站帮着宣传还来不及。
镜头中很快出现了各位意见领袖的身影,《时代》周刊的理查德·科利斯、《滚石》的彼得·特拉弗斯等专业影评人相继到场,和门前的汉克斯、摩尔、刘伊妃等人招呼、寒暄。
私密的点映采用了杜比全景声的放映,字幕也是为评委特供的“双语对照版”,座位上还有中文历史名词的翻译和注释。
《历史的天空》全片时长150分钟,这是题材的叙事要求、奖项偏好及目标受众决定的。
对于导演和演员的粉丝,长片当然是量大管饱的福利。
但对于每年在奥斯卡评奖前要疯狂看片的评委们来讲就很煎熬了,影片的质量会决定他们的耐心。
如果是蓝光碟,毫无疑问会出现跳着看的评委。
但今天现场点映,无论是真投入还是假喜欢,收了小礼物和接受了人情的评委们都得安心看完。
影片开场,刘伊妃像之前的路宽一样站在影厅侧门的阴影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羊毛披肩的流苏。
她把自己藏在这里,也是想学他一样方便去观察观影者的表情、神态,评估整体的接受度和投入程度。
龙标划过,影片开场。
现场所有影评人、好莱坞导演、演员、电影媒体记者迅速沉浸在了历史长河中。
刘伊妃紧张地攥着手机,刚刚才给路老板发去一条影片开场的信息。
银幕上的光斑在她脸上明灭,映出一双紧盯着观众动态的眼睛。
十几分钟的铺垫和开场后,观影者们肉眼可见地进入了状态,表情、动作、心理开始随着剧情起伏。。。
第一排的南加大犹太裔老教授在拉贝掏出红十字袖章时突然挺直了脊背,银发在黑暗中微微颤动。
当汤姆·汉克斯用德语念出“Nanking ist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