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七十四章 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三百七十四章 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啊 (第2/3页)

替她抹去泪珠,却又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泪腺:“茜茜,该说谢谢的是我。”

    “我要感谢你和路宽,感谢全剧组的朋友,是你们让我完成了这个心愿。”

    “你替我承受了痛苦,却让我坐在台下享受着这部杰作,我简直无法形容现在的心情。。。”

    爱国女作家的哽咽打断了自己的陈述,面对敌人的铿锵有力在此刻化作万般的喜爱和柔情。

    她从未对别人讲过的是,自己在前几年的煎熬和痛苦。

    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和无处不在的右翼困扰让她几乎有了自杀的念头。

    中国人常常讲,死则死矣。

    这并非消极的宿命论,也不是莽撞的轻生死,而是参透生命的局限后,以理性与情志的平衡,面对生死这一终极命题。

    对于彼时的张纯如来说,她自觉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为了摆脱痛苦,才令人痛心地走上不归路。

    但时至今日,似乎是如她所言,有了另一个刘伊妃扮演的张纯如替自己分担了这些折磨,才叫张纯如自己的心理顽疾逐日好转。

    中午炽热的阳光照进了摄影棚,让捧着小刘的脸颊、替她擦去泪水的张纯如周身充满暖意。

    她早已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她想一直走下去。

    她想看着电影上映,想看到它像《辛德勒的名单》一样被世人传颂。

    她想借着这部注定要载入史册的电影作品,继续为澄清历史、呼吁和平的正义事业而发声。

    她还想去看路宽执导的北平奥运会,看那个并非是她证件上标注的国籍,却永远流淌在血液中的故土。

    张纯如的父母和刘晓丽在一边也看得泪如雨下。

    他们都是如此珍视、支持自己的女儿,也为她们的真善美而感动,感慨现在就是最好的结局。

    不远处围住青年导演的人群逐渐散去,陆洋作为副导演指挥着大家收拾场地。

    赛博妲己笑着递过一支烟,他还不知道这位电影学院年轻院长戒烟的事情。

    “路导,来一根?”

    路老板笑了笑接过,似乎把女友的良苦用心又抛却了一边,却只是点燃了就不再抽,把它夹到了张纯如那本《金陵大屠杀》的书中。

    悄然离去,准备接受记者采访。

    烟头露在外面,袅袅白烟扶摇、逸散。

    郭帆纳闷地看着青年导演的背影,却不知道他是用这样的一种祭奠的方式,在心里给另一个时空的伟大灵魂送去缅怀与慰藉。

    “张纯如女士,历史已经昭雪,中华正在崛起,请安息。”

    一根孤烟是无法燃尽的。

    路宽去接受采访,做事周全的郭帆小心翼翼地把半截烟取出来,又抖落掉书上的烟灰。

    这本作为剧组资料的张纯如原著被抖落开,扉页上似乎有一首不知是谁自题的小诗。

    郭帆瞄了一眼,认出这跟自己的录取通知书上有些类似,应当是路老板的笔迹。

    万里寻真揭鬼域,一腔碧血染莲心。

    铁卷昭昭焚魍魉,蛾眉烈烈照沧溟。

    2003年于柏林,受张纯如女士赠书,夜半有感。

    ——

    因为刘伊妃的影后级表演,原本预计的杀青晚宴,临时变成了杀青午宴。

    瑞吉酒店的会场内,一场简易的记者采访活动正准备进行。

    《历史的天空》正式杀青,无论是为柏林影展和奥斯卡造势,还是为电影的上映提前进行预热和宣传。

    从现在起,它就要经常性地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了。

    路老板和小刘在后台简单化妆。

    刘伊妃眼睛还是红通通的:“我刚刚怎么好像看到你抽烟了?”

    “绝无可能,不信你问问郭帆,他递烟被我痛骂了一顿!”

    路宽目不斜视地看着化妆镜中的自己,振振有词。

    有化妆师在场,刘伊妃也不好当着外人的面说什么,微笑瞄了他一眼,眼中的意味不言自明。

    洗衣机无奈,自己就复吸上次那一回,怎么现在整得跟“狼来了”似的?

    我说了所有的谎,你全都相信。

    简单的,我没抽,你却老不信。。。

    瑞吉酒店是华盛顿的顶级酒店,很快就安排好了记者会的场地事宜。

    路宽、汤姆汉克斯、摩尔、刘伊妃等主创鼓掌进场,谋杀了现场长枪短炮的无数胶卷。

    现场还有自发赶来支持的张纯如书迷、小刘影迷和推特、油管粉丝,中国甚至是韩国留学生,在警戒线外高声呼唤着几人的名字。

    简易采访活动没有主持人,路老板自己客串拿着话筒:“感谢各位到来,今天电影杀青,稍后请大家在此用餐,下面请有序提问。”

    《好莱坞电影报道》记者:“路,电影开机时公示的成本约4500万美元,对于一部这样题材的电影来说偏高,是否有亏本的风险?”

    路宽微笑颔首:“我们对此并无担心。”

    “首先我要感谢汉克斯先生和摩尔女士,他们自降了片酬出演,一共加起来不到300万的片酬,给我们很多资金空间去完善电影的后期、道具、配乐,甚至是后续的宣传。”

    “另外,由于我们在亚洲的希杰、东宝、问界,好莱坞的狮门、迪士尼、米拉麦克斯等合作伙伴,未来电影宣发成本不会太高,加上奈飞的DVD发行资源,对于影片盈利我们是有信心的。”

    1993年的《辛德勒的名单》,制作成本2200万美元,全球票房3.22亿美元左右。

    不过该片一是有犹太世界的支持,二是凭着1994年的金像奖和金球奖又复播,最后拿到的票房数字。

    对于《历史的天空》来讲,各发行渠道是完全打通的。

    特别在国内的全环节宣发都是成本价运作,在北美则将借助推特、油管等新型互联网工具。

    在项目评估中的盈利预期虽然不是太高,但总归没有蚀本的风险,现在唯一的变量就是在柏林和奥斯卡能否有所斩获。

    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有顶级奖项的加持,在院线和DVD方面将会给影片带来超过5000万美元的额外票房与收入。

    这也是非类型片电影在盈利上的重要筹码,向来如此。

    《朝日新闻》记者:“您如何处理历史问题在电影中的呈现?是否担心影片引发外交争议?或者伤害两国人民感情?”

    “历史问题需要严肃面孔,我们不但有张纯如女士这样的历史学作家,还有来自中日韩、北美的历史顾问团队,对于历史问题,哪怕是军装上一粒纽扣的制式都有信史佐证。”

    “随着电影宣传的开始,我们会将所有电影中涉及的历史真相证据发布于《历史的天空》官方网站,敬请阅览。”

    路宽旋即正色道:“至于你提到的外交争议,我只是一个导演,对这些不了解也不感兴趣,这更不是我的初衷。”

    “但这部影片绝不会像你所说的伤害两国人民感情,就影片本身来讲,就有很多日苯友人的支持。”

    “渡边谦先生是日苯的顶级演员,他在电影中客串了三分钟的戏份,日苯著名的作曲家坂本龙一给电影配乐。”

    “我曾经问这两位会不会担心争议,渡边先生告诉我,演这个角色像是吃芥末,辣得流泪,但能醒脑。”

    “坂本龙一先生告诉我,琴键不分国籍,他的音乐只是为电影中呼吁的和平而作。”

    “我有很多日苯朋友,我认为两国人民的情感不会因为一部讲述历史的影片受阻,只会被缺乏沟通。。。”

    他的声音顿了顿:“以及电影拍摄中途遭遇的极少数顽固分子的恐怖主义行为而破坏,这是我们需要坚决予以抵制的危险因素。”

    话音未落,现场的反战组织人士和亚裔面孔都齐齐鼓掌,给予这位中国导演的发言以肯定。

    小刘罹患分离性失语症,的确算得上是一出错进错出的“苦肉计”了。

    至少在这之后,《历史的天空》和敌对势力的舆论战争完全倒向一边,谁不会同情和共情这样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呢?

    特别作为对比,日右翼的手段和嘴脸是如此的丑恶。

    《综艺》记者提问汉克斯:“影帝先生,请问你和路宽导演合作有什么感想?”

    汤姆汉克斯跟路老板对视了一眼,有些唏嘘地回忆道:“在金陵的第一场戏,他就让我见识到了什么是顶级导演的细节,整部电影拍摄的过程中,我为他和剧组的敬业、专业所折服,路让我想起了此前很多合作过的导演。”

    “他有和《拯救大兵瑞恩》的斯皮尔伯格一样的对历史片的尊重,拍金陵巷战时往我西装上喷的不是人造血浆,是混着铁锈的金陵红土,还有实景拍摄的档案镜头,等等。”

    记者又转向摩尔,依然是一番例行的夸赞。

    《中国电影报道》记者:“路导,影片后期制作、上映日期有什么安排?有哪些准备参与竞争的电影节荣誉?”

    “后期时间预估在4个月左右,包括大量的战争场面的剪辑、配乐,因为大场面调度戏的难度较大,甚至存在补拍的可能性。”

    “因此很遗憾没有办法在纪念遇难同胞70周年之际问世。”

    “不过影片现在已经确认会报送柏林影展和明年的奥斯卡,我们会在12月底在内地及北美组织展映,以符合报送要求。”

    青年导演的语气顿了顿:“这一次我们将以英语片的名义参展,不会占用合拍片的名额。”

    台下懂行的电影人士均眼前一亮,知道这是要卯足了劲对奥斯卡发起冲击了。

    无论是提名还是获奖,对于电影及路宽本人来讲,不但是经济上的额外收入,更是电影宣传、澄清历史的重要臂助。

    哪怕最后没落下一根毛,总归声势是打出来了,也能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

    新华社北美分社的戚恒也来到现场,举手提问:“路导,请问有张纯如女士的著作在前,当时为什么还会决定拍摄这样一部影片?”

    “电影和书籍是不同的载体,有着不同的传播途径和舆论影响,《历史的天空》以张纯如女士的亲身经历为纲,串联了众多历史事件。”

    “她的著作像是剖析历史的手术刀,《历史的天空》则是手术探照灯,我们负责点亮大家的视野,让观众看清历史的每个细节。”

    场下都是北美顶级的电影媒体和人物采访媒体,听着青年导演精妙的比喻和流畅的应答,均为之折服。

    即便是《朝日新闻》这样立场存疑的报社,也不能不承认,想在大场面上挑到这位富豪导演的错漏、给他挖坑,几乎不可能。

    连续几个问题都比较严肃,终于有个内地来的熟面孔的问题带来了些粉色的气氛。

    《心浪娱乐》韩璐:“伊妃你好。”

    小刘还一脸痴女笑看着男友发言,突然被Cue到。

    “你好韩璐。”

    韩璐在2002年的威尼斯就跟小刘认识了,那时候她是心浪的第一批外派记者,而15岁的刘伊妃第一次参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