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洗衣机:加钟! (第3/3页)
语,以及最后的美国公共电视台辩论,剑指齐藤邦彦。
一番寒暄,赵飞拿着一迭分镜头手稿走了过来。
“路导,伊妃在化妆,我们先碰一下镜头吧?”
“好,来!”
两人在导演椅上坐下,赵飞事无巨细地汇报:“固定主摄像机SONY FX6,架设在门框处,焦距焦距28mm广角。”
“手持。。。”
“等下。”
赵飞疑惑地抬头,路老板直接从他手里拿过各个摄影机位的安排。
“其实我早晨起来就一直在想,是不是能给小刘增加一点压力了。”
赵飞没有说话,看着他皱眉沉思,显然不是问他。
而是自己问自己。
他自然知道这两位内娱红人玉成了好事,可所谓的增加一点压力。。。
青年导演拿着笔圈圈画画:“就比如这28mm广角焦距,我建议搭配使用 f/2.8-f/4的光圈,做一个景深的调节。”
“这。。。”赵飞有些犹疑,原来你路老板说的就是这样增加压力啊?
小刘的敬业他很认可,但无论从经验还是实力来讲,这样的镜头似乎不是她现在这个表演经历和造诣的演员具备的。
28mm的广角焦距加上光圈,效果就是稍稍地虚化背景,同时让人物占据画面1/2以上,利用广角的轻微畸变增加动态感。
换言之,就是要给刘伊妃特写中的特写。
再换言之,这种镜头,不是顶级演员,一般是不会给的。
因为这种剧组下的表演,简直是给观众拿着放大镜在挑你的错漏。
既能保留广角的环境叙事优势,又要突出主体细节,是一种相当追求极致的特写办法。
小刘已经从化妆间出来,正在排练预演,适应寻找灯光和机位。
路老板凝神皱眉看了她几秒,回头跟赵飞确认了自己的决定:“改吧!试试也出不了大错。”
“主摄影就这样,把她框在堆满文件的狭小书桌后,背景书架倾斜构图增强压迫感,体现人物失语前的压力。”
“再配50mm定焦的手持摄影,环绕书桌拍摄手指颤抖、睫毛颤抖的细节,模拟她主观的精神和情绪波动视角。”
青年导演又透过墨镜瞄了眼灯光情况,这相当于主动“降噪”,辅助预判:
“金凯还是可以的,这5600K的自然光和2800K的左侧辅光都很周全,一点也不散。”
赵飞笑道:“有了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
“能叫他二话不说辞职过来救场,除了你换别的亚洲导演可能性不大。”
摄影大手子自然地拍了两句马屁,又自然地掏烟出来。
还是他们这一大帮老北电爱抽的大前门,跟老田、张惠军一样。
路老板低着头看分镜头,下意识地食指和中指夹烟,还没等他自己反应过来,就听到场地中间的女主角隔空喊话。
“路导,能来给我讲下这段戏吗?”
刘伊妃很敬业也很职业,到了剧组就把私下腻歪甜蜜的一套完全束之高阁,从称呼到表演沟通,从不逾矩。
这话是拿中文讲的,在场的洋人们自然听不懂。
看着这位敬业的中国女演员面带微笑,只当她在和导演沟通什么工作上的事务。
路老板下意识地抬头,见小姑娘俏生生地冲自己笑,容颜清丽,柔美雅致。
不过这笑在他看起来跟“美人鱼甩尾拍浪”没太大区别,好像下一秒就要一个恶浪把自己掀翻。
“啊。。。等等啊!”
路老板把烟塞回到赵飞烟盒里,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缩回手,长叹一口气:“老赵,我戒了。”
“什么?你戒了?”
赵飞不可置信地看看他,又看看烟。
拍起电影来一天两三包,差点把显示器屏幕都熏黄了的路大导演,戒烟了?
大摄影师的眼神在他跟刘伊妃之间逡巡,半晌才了然地拍了拍青年导演的肩膀,一脸中年男人的共情。
“懂了,保重。”
“保重。”
场上一切准备就绪,低调复拍的剧组没有受到记者狗仔们的影响,准备正式开始今天的第一镜。
“F4主镜头就绪,G1-G3特写组就绪。”
摄影棚外走来一个白人老头,跟场务打了招呼,站在原地观看现场表演。
场务接到过通知,知道这位是柏林影展的考斯里科主席,此行应该又是三顾茅庐,准备彻底把《历史的天空》带到柏林一事定鼎。
路宽专心地看着监视器中刘伊妃即将开始的表演。
在没有提前通知她的情况下,她能不能拿出惊艳的表现,完美地度过这几个苛刻的镜头?
“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