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路宽:张校长,我要做校长! (第2/3页)
导演已经从发起方、资金、教资、培养模式等方方面面做好了谋划。
这样的跨国院校不是没有先例。
但是能这样一件件落到实处,真正把产学研贯彻到底的,还真的得这样有商业头脑的导演来做。
因为只有路宽这的人既懂导演专业和艺术,又懂商业运作和教学模式。
况且从他和北野武、朴赞郁等人的关系来看;
几部电影发行之后和韩国CJ娱乐、日子东宝株式会社的熟络程度来看;
还有好莱坞那一摊子的人脉网络来看,这个发起者和筹建者的人选,非路宽莫属。
但凡换一个人来都办不成这事儿。
比他懂导演艺术的本就不多。
即使有,也没他会做生意,提供不出这么多资金办学。
比他有钱的,对这个行业有可能一窍不通,在实际的教学落地上必然是要大打折扣的。
路老板是个懂事,主动谦虚道:“张校长,这个电影学院,还是您执牛耳吧?”
“呵呵,我再不济,也不至于抢你小子的功劳啊!”
张惠军有些欣慰于他没有得意忘形,还知道尊重自己这个老前辈。
“我和其他几所大学的校长做个名誉院长就行,负责给你做好后勤和后盾工作。”
“路宽啊,这个电影学院的院长,非你莫属!”
田状状也觉得与有荣焉,即使不是自己培养出来的,但总算是在他的照拂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电影学院的名字想好没?”
路老板沉吟了几秒。
“泛亚电影学院!”
“泛亚?”
张惠军嘴里咂摸着这个地域概念。
不是东亚,不是亚洲,是泛亚。
显然路宽后期的目标不止于此啊。
张惠军作为北电校长负责面上统筹工作,田状状作为北电导演系系主任担任筹备小组组长。
北电将在几日内将此事形成书面材料,向市教委、市政府及教育部正式提交联合办学(学科)方案。
两位老同志、老前辈还想着把路老板这头倔驴牢牢地捆在北电这一亩三分地上时,他已经看向更广阔的泛亚和世界了。
这也许就是格局和视野的不同吧。
晚上,韩山平、董双枪为两日后即将出征奥斯卡的路宽摆践行酒。
“干杯!预祝旗开得胜!”
“干!”
酒过三巡,三人都是喝得面红耳赤,兴奋异常。
董双枪是因为《孔雀》拿了银熊,DVD卖出了高价,上映这一周票房也远超预期。
他很庆幸听了路老板的建议,在柏林影展结束后再和DVD片场待价而沽。
路老板嘛,欧洲三金已获其二,问界控股蒸蒸日上,更别提还有个暂时没对他们透露的泛亚电影学院正在筹建。
韩山平呢?
“韩总,今天喝酒杯子也不抖了,酒也不洒了,表情也不痛苦了。”
“这是有喜事儿?”
老韩摆摆手不承认,但那压不住的嘴角出卖了一切。
路宽心里有些明悟,面上仍玩笑道:“是不是我大侄女在学校谈恋爱了,你高兴成这样?”
“去!她才大一谈什么恋爱,腿都打断!”
董双枪是个消息灵通的,主动撺掇着路老板提杯:“咱俩要敬一下韩总了,马上要更进一步啦!”
“呦,以后是大领导,大当家了啊,这杯酒要喝!”
路宽笑着起身拿过三个四两的大杯,倒满,分好。
“韩总,我们哥俩这先给你道个喜?”
韩山平一脸谦虚:“哎呀,八字还没一撇呢,你们可别捧杀我啊!”
嘴上说着八字没一撇,老韩的胡茬子都要跟着嘴角撇天上去了。
根正苗红的老韩,起步不可谓不高。
1989年,韩山平因工作能力出色升任峨影厂副厂长,行政级别副处级,时年36岁。
1994年,韩山平从地方迁入京城,担任北影厂厂长,行政级别两级跳,达到副厅级,时年41岁。
同时,京城和地方相比,显然是更进一步的。
接着就是1999年,他因为开创了贺岁档和分账制度,以及任职期间的亮眼功绩调入中影集团担任二把手。
主抓集团制片环节,任务是让中影按照企业制度发展要求,进行业务重组、资产整合和产权制度的改革。
至此,级别虽然没有变化,只是权力又更重了一些。
2005年,这位中国影坛的权利者已经52岁了。
在国内体质里,黄金通道是30岁前正科,40岁前正处,48岁前正厅。
老韩已经在副厅的级别上“蹉跎”了7年了,虽然是实权部门,但谁不想在级别上更进一步呢?
更进一步,就有更大的舞台,更大的可能性。
后世他在2007年摘掉了头上的副字,解决了正厅待遇,但那会儿已经快55岁了,后面的仕途一眼看到头。
这一世如果能在2005年初就提前进入正厅行列,别小看这两年时间,能改变的事情太多。
韩山平举杯,看着面前这个横空出世三年的惊才绝艳的人物,心中不无感慨。
没想到自己这“前进的一小步”,最终是靠一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达成的。
和路宽及问界的合作,除了在几部电影的发行和参股上赚的盆满钵满外。
通过《异域》将中国文化推出国门,打破占据内地票房榜首的《泰坦尼克号》也是意义重大。
还有旅游卫视的合作,去年给中影带来了近1.5亿的额外收入。
更别提为了季播剧过审在总局交的1000万“保证金”。明眼人都知道那是什么玩意儿,但这样合法合情的创意和变通,也就路宽能想得出来。
2002年尚且一文不名的路宽,从一开始就把韩山平视为合作者而不是上位者,也是因为他老韩是个做实事的人。
2005年即将转正的韩山平,即便功勋大将高骏被挖,也不能不对这位青年导演愈发重视、拉拢,继续坚定地达成合作。
也因为他是个能成事的人。
的确,这个世界、每个行业不乏蝇营狗苟之徒也能窃据高位。
但真正做事的人,总会得到做事的人的认可。
就像韩山平对路宽的坚定支持,就像邹文怀在香江将嘉禾托孤。
“你们二位都是自己人,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
“局里找我谈过话了,希望我承担更大的责任,继续为刚刚起航的中国电影添砖加瓦,这是压力、也是动力啊!”
路老板笑道:“怪不得今天怎么也不让老董请客呢,你老哥这是让我们陪你庆祝嘛,哈哈!”
“话不多说,一起努力,把中国电影做大做强!”
“干!”
董双枪是国内最早的电影投资人,韩山平是影坛权力执牛耳者,路宽是风头最劲的天才导演和行业资本。
这三人在酒桌上畅谈中国电影的发展,说一句做大做强不算吹牛。
话匣子打开,韩山平突然叹了口气。
“有个事情,囿于组织原则,我本来不能提前透露的。”
“不过问界既然已经掌握了嘉禾,形成了全产业链,想必这事儿对于你也没那么重要了。”
韩山平长叹一口气:“中影、横店集团、好莱坞华纳兄弟,以及华艺。”
“在近日会联合成立一家影视公司。”
“这是从总局直接发布的行政命令,不容商榷。”
对于他来讲,华艺是旧爱,问界是新欢,肯定是想拉新欢上船的。
四个股东,一间公司,随便挑出一家来都是娱乐圈抖三抖的存在。
董双枪有些错愕于周军和华艺竟然瞒了自己这么久,看来是觉得自己和路宽走得近,已经有了防备之心。
至于之前嘉禾的消息,他并不知道周军和路宽在邹文怀宅已经见过面,还直当是他周总的信任呢。
而路宽在震惊之余,更多的是对于周军和华艺的动作之快感到惊讶。
继与互联网资本的联姻之后,他们显然又盯上了问界那样的海外资源。
通过合资公司的成立,显而易见地可以获取六大之一的华纳的海外的优质渠道。
为什么韩山平会这么慎重地透露这家公司的组建呢,因为这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意义事件。
中影是国内最大的电影娱乐集团;
横店是国内最大的民营电影配套企业;
还有世界电影娱乐业的领头羊、六大之一“华纳兄弟”。
加上这一世,显然是因为周军才促成的华艺的加入。
这是一个新政策催生的巨无霸和“混血儿”。
前文提到过,2003年初国家颁布了“允许投资者成立中外合资的电影制作及发行公司”这一新规定。
显然,中影华纳华艺横店影视有限公司成为了新政策的首个受益者。
这家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外资正式进入了国内的电影制作环节,之前仅仅是通过配额制介入发行而已。
事关重大,韩山平提前透露给路老板好做应对,今天这餐饭也即告终。
马不停蹄地,两天之后,华艺掌门人王大军出席了由中影、横店、华艺、华纳兄弟联合举行的中外合资制片公司成立大会。
下称中华横电影公司。
据悉,新公司的主要业务将包括投资,制作,发行和推广华语电影及电视电影。
并汇聚全球范围内优秀的导演、演员、制作人共同打造一流的影视作品。
目前冯小钢、姜纹、何平等著名导演提交的故事片剧本提纲都已成为该公司首批筹拍的项目。
而另一部中外合拍的华语动画片和一部由张国利监制的电视电影系列已立项。
一季度前,该公司将确定处女作题材,并尽快开机。
内地娱乐业记者们几近疯狂,这难道又是问界和华艺新一轮军备竞赛的开始?
华艺总部,王大军的秘书婉拒了记者的独家采访,护送几位出席完发布会的领导回到办公室。
王小磊神情振奋:“军哥!你这回可真整了个大活儿啊!”
“问界有互联网战略资源,我们也有。”
“问界有路宽个人关系发展的好莱坞资源,现在我们找了华纳。”
周军一副智珠在握的派头:“两位,戏台已经给你们搭好了,下面在电影制作这样的专业项目上,就看你们和公司导演的了?”
“没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