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第2/3页)
代,反倒是先“背叛”了文艺片的队伍,率先开始了商业大片的探索。
《英雄》之后,有《天地英雄》,有《无极》。
其他从业者们倒是非常认可,比如于冬、董双枪等人。
他们都是电影产业链上的一环,要么是投资人、要么是发行商。
如果国内电影人都像贾科长、王晓帅等人这样搞个人创作,拍出来就被禁,最受伤的是他们。
比如在《鬼子来了》上栽了个大跟头的董双枪,从此以后没再碰过姜纹的片子。
只有北电的志愿者学生们有些懵懵懂懂,不知道两人到底谁对谁错。
路老板说这些话不是有意挑衅,不是无的放矢,反而更像一次友好的提醒。
因为这是基于后世的事实。
还是以贾科长的《三峡好人》和王权安的《图雅的婚事》为例。
诚然,这两部地下导演的作品获得了国际影展的认可,但是也不可避免地走入了商业的“地下”!
《三峡好人》和《黄金甲》同档期厮杀,最终只被定点在40多家影院播出,豆瓣8.1,叫好不叫座,国内票房100万余。
而《黄金甲》呢?豆瓣5.5分被疯狂群嘲,王硕就是在这部电影里嘲讽老谋子是搞装修的。
结果全球票房8000万美元。
《图雅的婚事》亦然,在2007年4月上映,对打的全是好莱坞大片,最终票房120万。
再往前的2005年的王晓帅的《青红》,斩获了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票房150万左右;
同期的大烂片《无极》,票房1.8亿。
上哪儿说理去?
因此路老板的前两部电影,才会千方百计地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找平衡,能在电影上获奖自然好。
即使不能,也一定尽量盈利。
因为这个时期的电影市场实在太过凋敝,还没有给他尽情地去创作和抒发个人情感的机会。
怎么活下来最重要。
王晓帅在七君子里面脾气最火爆,也最喜欢在媒体开炮,看着比自己小了二十岁的路宽“大放厥词”,忍不住跳出来激斗!
“路导,你好,我看过你的两部作品,说实话我很喜欢,也很不喜欢。”
“我觉得你是为了讨好观众和竖立噱头,故意把两部本可以深层次讨论人性的电影做了庸俗化的处理。”
还是导演了解导演,路老板的想法是瞒不过这些整天搞作者论的艺术片导演的。
“我承认,你的电影在文艺和商业上做了很好的平衡,但是今天既然佟局都说了既往不咎,畅所欲言,我也提出些观点来,大家碰撞碰撞,可以吗?”
路宽自从发完言就没有坐下,对面的七君子对自己搞起了车轮战,看样子是誓要把自己这个官方走狗斩于嘴下。
“当然,请讲。”王晓帅道:“路导有自己的电影公司,也有优质的广告渠道和发行能力,当然可以一手艺术、一手商业。”
“但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到,现今国内的艺术电影已经岌岌可危,甚至比佟局刚刚所说的整体趋势更要式微。”
“就我了解的,今年国内艺术片的排片少、场次边缘化、时间非人性化,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畴。”
“我认为,国家把文化产业纳入战略发展的宏观格局,不仅仅是为了它的商品属性,也是为了电影本身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使命!”
“因此,就这么把文艺片放到市场里优胜劣汰是不公平的,是有违科学发展规律的,艺术一定会被扭曲!”
王晓帅的论点乍一听很有说服力,立马引起了现场的窃窃私语。
佟局长和老韩默默对视一眼,心道这帮人即使被解禁了,还是一心搞他们的艺术电影,完全没有大局观。
只是这样的论调听起来又不好反驳,谁能说国家发展文化产业就只是为了创造经济效益呢?
电影的人文内涵和社会效益还要不要了?
只有路宽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番话的漏洞。
“王导把文艺片的文化使命和价值标榜地太高,或者说,把商业片对于文化输出和承载的能力看的又太低。”
娄叶忍不住反驳他:“路导,这话有失偏颇了。”
娄叶在戛纳就和路宽交流过,两人相对还是比较友好,路老板耐心解释道:
“娄导稍安勿躁,我举几个例子。”
“好莱坞对外输出他们的文化用的是什么?是商业片。”
“好莱坞电影里,拯救世界的永远是伟大、光明、正义的霉国人,破坏世界和平的大多是俄罗斯人和华国人,他们致力于鼓吹美式民主和个人英雄主义。”
“近年来韩流肆虐,去年韩国有一部《我的野蛮女友》在内地首映,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全中国三十岁以下的女孩们都知道韩语里的哥哥叫欧巴,知道我爱你叫撒浪嘿,甚至香江电影人量身定做了一部古装的《河东狮吼》,抄的不就是野蛮女友的概念吗?”
“王导,娄导,我问问你们,这算不算文化输出?”
王晓帅和娄叶有些面面相觑,可把台上的佟局长和老韩高兴坏了。
你们这帮酸腐文人,就得路宽这样能文能武的来治!
路老板看他们不说话,乘胜追击:“再举一个我们自己的例子吧。”
“在电影中,中国对外输出文化目前最得力的工具是什么?也是商业片,是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