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垂钓记终 (第3/3页)
。
吕芳道:“皇上口谕。林十三一向精明强干。他已调查明白,振武营兵变之因乃黄懋官压榨营兵,刘世延处置不当。”
“如今黄懋官已死,不做追究。”
“刘世延年少轻挑,导致事态失控。着即开革南京右军都督之职。另罚伯爵俸三年,以儆效尤。”
“振武营武官,上至坐营游击将军、下至百户,一律处死。”
“其余士兵,凡兵变当夜在南京城内犯有血案,杀死百姓、奸淫妇女者,一律处死。”
“余者,发大同戍边。”
“林十三彻查有功,赏千户双俸。”
嘉靖帝给这场兵变盖棺定论。
杨博立马跪倒山呼:“皇上,圣明啊!”
严党、徐党官员们无奈,只得附和“皇上圣明”。
吕芳又道:“皇上口谕,宣福建巡抚谭纶入殿议事。”
谭纶这几日回京述职,暂居在裕王府中。
按理说,封疆大吏居于王府,是犯忌讳的。但这却是嘉靖帝的旨意。
嘉靖帝就是要告诉满朝文武,谭纶是储君的人。你们不要刁难他在福建的抗倭大事。
谭纶进得永寿宫大殿,先给嘉靖帝行了礼。
嘉靖帝竟破天荒的掀开了青纱帷帐:“平身。”
谭纶高呼“谢皇上隆恩”后起身。
嘉靖帝道:“谭纶,你虽是福建巡抚,管不着浙江的事。却是胡宗宪抗倭的副手。”
“朕问你。浙兵戚部建军已有一年多。耗费官帑无数。何时能够战场建功?”
谭纶信心满满的说:“一年之内,浙兵戚部必建大功。”
嘉靖帝道:“哦?你可敢立下军令状?”
谭纶正色道:“回皇上。臣敢。不但臣敢,浙直总督胡宗宪、浙江总兵俞大猷、浙江都司卢镗、浙江副总兵汤克宽、浙江都司同知戚继光皆敢!”
“宝剑经过打磨已利。建功立业,就在一年之内!”
嘉靖帝赞道:“好!那朕就在永寿宫中等戚部的捷报。在这一年之内,戚部要银子朕给银子,要军械朕给军械。”
“但若他们一年之后依旧碌碌无功,那朕就要追究你们了。”
嘉靖帝表明了态度——全力支持浙兵戚部的态度。
什么严党、徐党,谁再去为难东南那些抗倭的勇士,谁便是朕的敌人!
压力给到了胡宗宪那边。筹划抗倭数年,耗费粮饷无数。再不见大胜,在朝廷这边实在说不过去。
下朝之后,内阁值房。
严嵩和徐阶对坐喝茶。
严世蕃道:“呵,徐次辅,这回林十三将咱们双方都给涮了!”
徐阶不动声色。
严嵩道:“东楼,不要再胡说了。皇上已有旨意,认可了林十三此番彻查的结果。”
严世蕃愤愤然离开了内阁值房,回到了府中。
一进府,他便亲手写了一封信给南京的罗龙文,让他暗杀林十三。
罗龙文此番绕开严嵩,听严世蕃的话,来南京煽动兵变吃了亏。
这一回他没听严世蕃的,而是派专人回了一趟京师,面见严嵩。询问暗杀林十三是不是严嵩的意思。
严嵩又将严世蕃给臭骂了一顿。
这几年嘉靖帝有意打压严党,严党形势严峻。在高压之下,严世蕃这个聪明人昏招迭出。
严嵩骂他骂得好:“你也不想想,林十三是皇上在南京放的一双眼睛。你暗杀他,等于去挖皇上的眼睛!”
“再有,南京是徐鹏举和杨金水的地盘。徐鹏举一向草包,他根本不敢协助罗龙文杀林十三。”
“林十三又有杨金水的保护。再加上此番他讨了南京五营的好。罗龙文在南京势单力孤,杀得掉林十三嘛?”
“立马让罗龙文回京!”
且说南京城恢复了平静。
林十三又过上了天天垂钓的悠闲日子。不同的是,他没了徐鹏举这个钓友。且每次垂钓,身后都站着三十名袍泽,一百兵马司兵丁保护他的安全。
嘉靖三十九年的这场风波就这样过去了。
夏去秋来,秋去冬来,冬去春来。
转眼到了嘉靖四十年的春天。
一辆马车载着胡宗宪手下的第一智囊徐渭进了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