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他还见过更癫的呢 (第2/3页)
“少喝点可乐,你才多大,对身体不好.凉茶喝不喝?”
“我就要喝可乐~”
“.”
吴惊眼珠子都踏马要瞪出来了,满脸不可思议地看着白良。
等陈虹亲自去给白良拿水的时候,他忍不住给了这货一肘子,“你这混球不会把陈导家给偷了吧?”
“瞎说什么呢?那是我姐姐~我等会把这话告诉她,让她收拾你。”
白良心道吴惊这货是把他想象成什么人了?
陈虹都五十了!
“别别别我服了我服了,良哥求罩啊!”
吴惊果断认怂,并且似乎想到了什么,眼睛一亮。
哎嘿!
他正好还担心之后拍《长津湖》的时候跟陈楷戈磨合不来呢。
而现在有白良提前打入“内部”,到时候干什么都能有个缓冲。
免得真闹的不太好看.
不过,吴惊原本以为白良只是女人缘够好,所以才能跟陈虹关系这么近。
但当他看到陈楷戈见到白良就露出笑容的时候,才是真踏马惊了!
再加上阿瑟这小子一脸迷弟小跟班的模样.
好好好,合着小老弟已经提前把他们一家人的好感度都刷满了啊?
那等到拍《长津湖》的时候,还不就是他们两兄弟的主场了,想干嘛就干嘛呀!
讲真,以后别叫大仙了,直接叫魅魔吧。
还是男女通杀的那种。
吴惊在打完招呼之后,偷偷默默看了眼陈楷戈,内心冒出个奇怪的想法来:也不知道在陈楷戈的剧组当戏霸是个什么样的感觉。
白良:感觉还不错呢~俺人生第一次当戏霸就是他那。
《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其实有种开启了主旋律2.0版本的感觉。
在此之前的其他主旋律电影,大部分都有仿纪录片的味道,用宏大严肃的笔触描绘国家成就,展现伟人风采,观感类似于电视新闻纪录片。
《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皆属此类。
在2.0时代,仿佛跳脱出以往同类电影的思维惯式,不再依赖大时代宏大叙事,而将镜头对准了大时代下的一个个普通人,用小人物讲大时代。
电影由7部短片构成,7个老、中、青三代华语顶级导演操刀。
有人写日记、有人写论文、有人写散文,有人写诗,这场面,堪称“电影界的高考”!
既然是一场“高考”,那就必然要分个上下!
真的是谁输谁尴尬资历越老压力越大。
《前夜》这个单元,黄博那带着口音的台词真的让人印象极度深刻,仿佛一直在脑海中盘旋,久久不能散去。
“二十八年革命,两千万人牺牲,换来的红旗。”
“你以为升起来的仅仅是一块红布嘛?!”
最令人感动的《相遇》单元,虽然命题是“原子弹爆炸”,但这个故事却巧妙地转移了“主战场”,塑造出了一场“身不在场的原子弹爆炸”。
80%的情境,都在一辆不断向前、熙熙攘攘的公交车上展开,而宏大事件则隔着车窗喧闹着。
《相遇》中有两幕令人印象深刻:一幕在开头,高远被高压水枪冲洗,血缓缓地从他的口罩中晕染而出;另一幕在结尾,两人在汹涌的人潮中被冲散,高远摘下口罩,对视的一笑成为了他们的最后一面。
《夺冠》单元,徐征用一场小孩之间的“怦然心动”来切入“女排夺冠”这一历史事件,可爱且浪漫,片子里逼仄巷弄,一刀子剖西瓜的凉气,宛如一场两难的“夏日大作战”。
相对比较保守的《回归》单元,全程都在抓住一个核心概念,时间!
“我们已经等了154年了,不能再多等一秒了。”
《护航》通过飞行时不断偶发的主体回忆,来打捞、回溯一位女飞行员的心路历程——从孩童到少年时光,再到成长过程中所经受的各类挫折。
《燕京你好》则是一段充满京味的喜剧,在满地鸡毛的现实世界里,一个失落却又常常打了鸡血的燕京中年男人,心中也有意想不到的温情角落。
而由陈楷戈这位总导演亲手操持的《白昼流星》,自然是七个单元里最受关注的那个。
不仅仅是影迷关注,乐子人也挺关注的。
还念诗吗陈导?
然而这一次陈导表示:我找到浪漫和接地气的平衡点了。
虽然他自己对于怎么找到的平衡点其实看的不够真切,反正就是找到了。
其实《白昼流星》在题材上来说,可能是最难的那个。
任何故事到了贫穷的地方,都会发现贫穷成为一切逻辑的主宰,艺术几乎是没有空间的。
要解决、修饰贫穷背后的野蛮、绝望,在这些面前,艺术太脆弱渺小了。
办法除了生硬的机械降神以外,似乎就只有一个了
“我是贼,但我希望我弟弟以后不用当贼。”
泥潭里的少年,仰望星空时却拥有最真挚而又朴实的愿望。
——
旗杆上升起的不是一块红布,报纸上登载的不是一个名字。
电视外错过了情窦,鸟巢里交换了运气。
秒针精确了百年的等待,流星划破了回乡的急迫。
女排夺冠终结了最短的暗恋,核弹爆破公开了最长的沉默。
奥运开幕兑换了最大的运气,香江回归校准了最久的思念。
七个故事、七种鲜明的风格,却没有造成“互不兼容”的情况。
原因在于,它们都是书写历史横截面背后的小人物。
“陈导这次发挥的可以啊!”吴惊悄咪咪感慨道。
白良喝了口可乐,心道这次《白昼流星》应该不至于排倒数第一了。
话说回来,陈楷戈确实挺牛掰的,那画面拍的是真滴好!
是白良目前合作过导演中这方面TOP1的存在,这帮大导演虽然都有点饱受诟病的感觉,但他们也确实各有各的绝活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