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两个装甲连杠起来了 (第2/3页)
最小的代价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消灭敌军。
要想高效地完成这一点,就需要精通大量的战术打法。
且以信息化合成战术为最优!
比如结合前面的情报与控场,精准掌控了敌人的信息与战场局势,发射导弹打掉的指挥中枢,通过电子战干扰敌方通讯,将敌方指挥系统彻底瘫痪,然后再出动突击部队发起突袭。
整个流程执行下来的过程,就是一次完整的战斗。
第四条是“评估”。
通过复盘优化形成持续改进机制,以沙盘推演与实战数据回溯,优化“侦察-打击-评估“响应链路。
还要建立战略绩效系统,对过程、举措、人员组合等进行深度分析。
现在国内一派太平没有战斗,那就把平日的对抗训练,各种大小实战演习,全部纳入评估内。
通过总结训练演习中的问题,不断优化战斗体系,修补存在问题。
第二类是“协同机制”,共归为三条。
首先是流程标准化:
将复杂的任务进行拆解,成为可协同的标准化动作。
将所有的训练流程变成流水线,使各连队像流水线一样高效协同,以最小的时间获得最大收益。
其次是数据驱动战斗:
构建情报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共享,让每一场战斗开始前,都有足够数据铺垫,把敌人了解透澈。
简单形容就是一句话,情报一定要走在战斗前面。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而要想将这种做到最优化,就需要一个覆盖整个部队的指挥系统,也是钢七营目前所欠缺的。
在这个数据化信息化的时代,整个部队综合到一个系统平台上,让指挥变得更加的高效和便捷,这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也是必须做到的事情。
陈军这段时间一直都在想办法,想要解决指挥系统这个大问题,只可惜现在依旧没有头绪。
开发一个全新的系统,而且还要符合军队需求的系统。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不仅需要有大量的可用军费,在上级的支持下打造一个开发实验室,还需要关键的核心人物来领导。
而这年头懂程序开发的顶级人才,不管放在哪里都是万人抢的香饽饽。
以军队的条件,还真挺难抢到。
在没有找到具备领导整个项目,按要求完成开发的领导级程序开发高手之前,这个项目就只能暂时搁置。
哪怕有足够军费,也没办法启动。
更别说以现在钢七营的级别,根本就没实力打造开发所需的实验室,项目启动起码得到合成团以后。
因此现在再急也没有用,不用在这上面花费太多的心思。
主打随缘即可!
第三条是责任下沉:
通过中心划分与增量分享机制,把训练成果与考核绩效挂钩,没有达到要求的带兵干部,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甚至会被调离钢七营。
没能达到训练要求的战士,同样也会被调离钢七营。
当然。
如果表现好,也会有奖励。
通过清楚的奖惩责任机制,激发带兵干部和战士们的动力,进一步提升训练的质量和成绩。
第三大类是“设定目标”,同样也是分为三条。
首先是在训练效能上的提升,通过执行链路理论的持续优化,将整体训练效率起码提升百分之四十。
其次是完成作战模式的革新,各连的综合成绩必须提升一倍以上。
最后是组织韧性大幅度增强,通过最小作战单元的专业化分工与协同,实现“一加一大于三“的倍增。
以上三大类共十条的链路理论,就是陈军向全营进行推广的新思路。
以陈军在钢七营的主导级影响力,新的链路理论必然会很顺畅的执行下去,钢七营很快便会跨入新阶段。
理论的具体执行交给高城负责,陈军这才正式展开了“精修”工作。
首先被陈军盯上的是装甲连!
钢七营经过上一次的扩编之后,现在已经有了两个标准的坦克连,配置的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