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分析案情呢,怎么还聊歪了 (第2/3页)
。
但又似乎是在忌惮什么,最后什么都没掏出来。
“想抽烟的尽管抽,不用顾虑。”
于大章说着,从兜里拿出华子,往前一推,正好停在了许队面前。
许队心领神会,立刻拿起来,给大家发了一圈。
没一会儿功夫,屋内烟雾缭绕。
一群刑警在一起开会,要是禁烟那就太不人道了。
尤其是分析案情,几乎人人烟不离手。
果然,一根烟还没抽完,就有人提出疑问。
“这些被冤枉的人,很多年前就进了监狱,实际上和现在这起连环断指案没有直接关系。”
其中一名警员看向于大章:
“我想问的是,找他们调查哪方面的情况?”
先摆事实,再提疑议……
这就是刑警之间的正确交流方式。
这样沟通能更容易理解和解决问题。于大章没急着回答,而是环视了一圈。
见大家都抬头看向他,于大章这才回答道:
“通过这些受冤的人,调查断指案被害人的过往。”
“之前因为时间原因,我并没有对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深挖。”
“现在九个被害人都疯了,想了解他们的过去,这些受冤人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随后又都陷入沉思中。
于大章口中的过去,不是断指案九个被害人的简历。
那些在明面上给所有人看的东西,都只不过是表象罢了。
等再过几年,网上有人对这种情况做了总结,叫做:立人设。
话不用说得太明白。
做刑警的都知道,只要涉及到调查,就是要查那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或者说,被特意隐瞒和掩盖的人和事。
于大章扔在桌上的华子,很快就剩下一个空烟盒。
各种牌子的香烟也被众人扔上了桌面。
一名警员一边抽烟,一边问道:
“我这个受冤的,已经蹲了十五年监狱,他还能回忆起当年的细节吗?”
“这就要看你怎么问了。”于大章看着他说道:
“你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提醒的信号,本来不会被想起的事情,也许就因为你的提问而重新被记起。”
看来其他人也有类似的疑问,都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我要是不给你们来点干货,你们是不服啊……于大章转头看向坐在一旁的叶智羽,给他使了个眼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