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命定的缘分(求月票) (第2/3页)
要管,必须要委屈的合乎他的心意。
听听,这是特么的是人话吗?
5月底的时候,戚昊回去参加《钢的琴》首映礼。
而《走着瞧》已经早就下画了。
总票房1575万。
相对于只要五百万成本的这部电影来说,这个票房肯定已经完成了回本。
VCD、电视台、海外版权,甚至还有刚兴起的在线播放都有可能给电影收益增砖添瓦,让这部电影实现赚钱。
只是赚得可能没有那么多而已。
不能要求太高,对于一部文艺片电影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而且,李大维是个二代。
他妈作为导演经营多年,很多事情他操作起来会非常简单。
但是这个和戚昊就没什么关系了。
“戚昊,申城国际电影节参加吗,我带你去拿奖。”李大维给戚昊打电话。
而另一端的戚昊沉默了片刻,然后给了他肯定的答案:“去,我也想拿奖。”
李大维突然福至心灵,明白了戚昊的意思。
*&¥#@……
他只敢在心里骂,但是骂的非常脏。
戚昊这是要和他一起去竞争最佳新导演奖啊。
C6那边的节目已经播了。
戚昊在节目上叫嚣着要拿最佳新导演,这是彻底和他要打对台戏了。
天理难容啊。
李大维的郁闷无处倾诉,而戚昊这边的首映宣传却热度高涨。
《钢的琴》完全不缺噱头。
三百万买的剧本!
就问哪家冤大头这么豪横。
很多时候,营销它不仅仅是一门学问,它还有可能是一种笑话。
看热闹的人多了,也就成了热闹。
大怨种电影即将上映,第一线吃瓜群众保持关注。
而戚昊第一次当导演自然也是噱头。
只不过伴随着大家对戚昊导演能力讨论的,还有一些负面的新闻。
这电影到底算什么。
是张艋的电影,还是戚昊的电影。
宣传海报上的那个明晃晃的“导演:戚昊”,是怎么敢放上去的,不觉得羞愧吗?
“我似乎从来没有把张艋和这部电影割裂过。”
戚昊对于这股子舆论觉得莫名其妙,这部电影几乎全程都是他拍的,但是也全程都有张艋指导和坐镇。
他在电影的前期宣发里头就明确了这一点。
在电影预告片里头还有片场花絮,戚昊和张艋一起讨论怎么拍。
两人都笑得非常甜蜜。
怎么到了这些人嘴里,自己就成了吃软饭的呢。
“有点无理取闹的意思,公关一下不算太难……”石峰最担心的是戚昊要面子。
这个东西热度起来之后,对戚昊首次当导演肯定是一种打击。
之前虽然公布了,但还是有些避重就轻。
“不不不,重点不是这个。”
詹奇·莱登没什么形象的瘫坐在会议室的沙发上,懒懒地摆弄着腿上的笔记本电脑。
“重点是谁在泼这盆脏水。”老田接过话。
“对,舆论出现的时间很集中,最初的覆盖范围也很固定,文案写的都差不多,甚至连错别字都一样,很显然是有人对咱们出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