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5章 为了武氏一族的名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435章 为了武氏一族的名誉 (第2/3页)

别来扰我。”

    武敏之忙道:“姨母,大将军说了,派我过去是没问题的,只是怕您不同意,所以让我来征求您的同意!”

    武媚娘终于抬起头,道:“他真这么说的?”

    武敏之道:“姨母不信,可以去问王大将军!”

    武媚娘想了想,道:“敏之,你年纪还小,高句丽战场太乱,又是苦寒之地,你还是再磨练几年吧。”

    武敏之急道:“姨母,陛下都将三位皇子派去莱州磨砺,皇子尚且如此,甥儿也不能落于人后啊!”

    武媚娘听了此话,皱了皱眉头。

    武敏之再接再厉道:“您想啊,此次高句丽之战,满朝文武都派出自家杰出子弟,为朝廷分忧,只有我们武氏一门,一个能做贡献的人都没有,这扫的可是您的脸面!”

    武媚娘沉默了一会,倒也觉得他说的有理。

    武氏这么多子弟,竟连一个能去高句丽战场的子弟都没有,在外人看来,她这个皇后显然不会教导族中子弟。

    “敏之,战场凶险,不仅随时有性命之忧,还可能被敌人俘虏,受到严刑拷打,探问我军情报,这些你都想过吗?”她凛然问道。

    武敏之大声道:“姨母请放心,只有战死的武敏之,没有被俘的武敏之,甥儿绝不会给武氏一族丢脸!”

    武媚娘看了他一眼,道:“既然你有这种觉悟,那就去吧。”

    武敏之大喜,道:“多谢姨母!”跪下磕了个头,便要去找王及善。

    武媚娘却喊住了他,道:“先出宫一趟,跟你外祖母和母亲说一声。”

    武敏之应了一声,离开了立政殿。

    待他离开,武媚娘写了一封信,吩咐道:“多海,拿去交给王及善。”

    当即有内侍拿着信前往内领府,交给了王及善。

    王及善看完之后,眉头紧皱。

    武皇后又说同意武敏之去高句丽,又让他给武敏之安排一个危险性小的任务,这分明是为难他。

    两个时辰后,武敏之说服了武顺和杨夫人,来到内领府,向王及善报道。

    王及善递给他一封信,道:“你拿着这封信,去找程务挺,跟着他一起去高句丽吧。”

    程务挺毕竟经验老道,有他照看,武敏之的安全就有了保障。

    更何况前往丸都山的路线,已经被赵持满打通,所以这个任务其实危险性不大。

    武敏之立刻出宫,前往翊府找程务挺。

    程务挺见武敏之跟自己一起出发,顿时也觉得头疼,相当于带了一个拖油瓶上路。

    没办法,谁让王及善有命令呢。

    次日清晨,他交接了自己的差事,骑上一匹快马,带上武敏之,又挑选了四五名精干的老密探,朝着营州进发。

    为了抢速度,一行人在潼关附近的风陵渡过了河。

    进入河东道,穿过太行山,进入河北,随后一路策马奔行,很快来到营州。

    程务挺一路急行,颇为疲惫,故而命众人在柳城休整一日,再精神饱满的奔赴高句丽。

    当天夜里,在营州用食时,手下人打探到几个消息,说薛仁贵一路势如破竹,破马首山,又攻破三座小城,已经打到了乌骨城。

    另一路,他的父亲程名振和契苾何力也不遑多让,凭借着路线优势,也已经打到了安市城。

    武敏之来到营州后,就兴奋得不得了,打听了不少前线军情。

    他低声道:“程兄,听说安市城守将,名叫乙支辰,当年先帝攻打安市城时,他便是城中守将之一,此人在辽东颇有威名,号称虎威大将。”

    程务挺扫了他一眼,道:“安市城是我们的目标吗?”

    武敏之一愣:“不是。”

    他打听安市城,也只是因为这座城池是程名振的目标,所以才告诉好友。

    程务挺道:“既如此,就不是你我该操心的事,还是说说赵持满将军那一路的情况吧!”

    武敏之笑道:“那位赵将军果然名不虚传,一路攻破三座城池,如今正在攻打苍岩城,只要此城被攻破,我们便能直达丸都山,不用绕远路了。”

    程务挺点点头,道:“如此最好。李大总管如今在哪?”

    武敏之道:“在白岩城。”

    次日天明,程务挺离开柳城,一路急行,先抵达了新城,城墙之上,已经挂上了大唐的黄色战旗。

    一路向东,沿途城池上都挂上大唐旗帜,让他们行进更加顺畅。

    三日之后,终于抵达了白岩城。

    李勣选择待在白岩城,是因为此城位于四路大军中心地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