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太子仁慈,于国不利 (第2/3页)
发难反扑,陛下这些改革措施,都将白费!”
于志宁吃惊的望着长孙无忌,没想到他竟然对皇帝的改革如此认同。
长孙无忌淡淡道:“有什么惊讶的,陛下的改革,从眼下结果来看,对国家是有利的,既然如此,我自然要支持。”
于志宁笑道:“长孙兄,咱们都这把年龄了,太子的事,交给年轻的大臣们吧,咱们就别管了。”
长孙无忌道:“对他们来说,自然希望太子越仁慈越好,如此一来,他们将来的日子就会更好过。”
于志宁叹道:“可陛下都同意了太子的请旨,我们又何必多操心呢?”
长孙无忌沉默了一会,道:“父子之间,很容易被亲情蒙蔽。当年先帝和废太子的教训,你忘了吗?”
于志宁吃了一惊,不敢接口。
长孙无忌缓缓道:“陛下性情仁厚,便会觉得太子和他很像,将来也会和他一样。”
“然而太子经历与陛下不同,缺乏储君之争的磨练,只有仁厚的一面,却不能在关键时候,展现出果决狠辣的一面。”
于志宁看了他一眼,低声道:“这些话,只怕也只有你敢说。”
长孙无忌瞟了他一眼,道:“那是因为你失职!”
于志宁愣道:“我怎么失职了?”
长孙无忌道:“你别忘了自己太子太傅的身份,这些年来,你教了太子什么?”
于志宁顿时不吭声了。
他也就偶尔去东宫打个转,太子趁机问几个问题,他顺带回答,也就了事了。
相比之下,长孙无忌当年担任太子太傅时,可是殚精竭虑,尽心尽力的培养储君。
“你也不能只怪我一人吧,李勣是太子太师,他不也什么没做吗?”于志宁争辩道。
长孙无忌瞪眼道:“李勣是武夫,你跟他比?”
于志宁盯着长孙无忌,表情忽然有点怪。
“怎么?”长孙无忌挑了挑眉。
于志宁道:“你最近怎么突然对朝事又关心起来了?”
“老夫若是不关心朝事,当初又为何答应你对付萧嗣业?”长孙无忌哼道。
“不对,你当时比较被动,是我来找的你。现在你却主动起来了,中间一定发生了什么。”
长孙无忌怕他知道自己进内领府的秘密,沉声道:“别转移话题,太子的事不能再耽误了。”
于志宁也知长孙无忌说的有道理,慈不掌兵,太子如果真的过于仁慈,将来未必能守住新政。
他想了想,道:“那从明日开始,我每天都去东宫,慢慢引导太子。”
长孙无忌摇头道:“太子已经十二岁了,秉性已成,光凭言语,很难改变。”
“那你想怎么做?”
长孙无忌道:“言教人难,事教人易,你需劝谏陛下,让太子离开东宫,多行历练。”
于志宁惊道:“若是太子出事了怎么办?”
长孙无忌闭目不语。
于志宁顿时有些脸红,他跟长孙无忌知根知底,都能猜得到对方想法。
他刚才问出那句话,其实就是怕承担责任,所以长孙无忌不屑于回答他。
于志宁自然也明白,一个人不经历一些挫折和危险,无法成长,若是怕太子遇到危险,锁在东宫,反而会害了太子。
“好,我这就入宫,向陛下请奏此事!”
长孙无忌睁开双眼,道:“这就对了,不过你先不要去找陛下,可以先去找皇后。”
于志宁愣道:“找皇后?”
长孙无忌缓缓道:“陛下和先帝一样,在对待子嗣时,过于宠溺,只怕不会接受劝谏。”
于志宁道:“那皇后就愿意帮我们劝陛下吗?”
长孙无忌感叹道:“撇开皇后妇人身份,其实她很多地方,都比陛下更为理智。就比如她对外甥武敏之的培养,就令老夫非常佩服。”
于志宁点点头,道:“那好吧,我去找皇后试试。不过太子是她权力的保障,我可不像你这么乐观。”
长孙无忌这次没有反驳,他也知道武氏对权力的看重,心中也没底。
到了于志宁这个级别,已经不需要像普通官员一样,每天去皇宫上衙。
他离开长孙府后,也不去尚书省,径直前往长乐门外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