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07章 臣要弹劾裴行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407章 臣要弹劾裴行俭! (第2/3页)

    李遮匐在这方面,从不打折扣,每年牛羊一只不少,士兵一个不缺。

    而且他还经常前往安西都护府,与裴行俭喝酒狩猎,据说两人相互钦佩,私交极佳。

    三国得知裴行俭与李遮匐的关系后,只好派遣使节,趁着岁末来长安的时候活动。

    这些使节带足金银,在长安四处拜访大唐高官,控诉此事,希望他们能向天可汗进言,约束突厥人。

    当时也有一些官员拿了钱,向皇帝上了奏,只可惜奏疏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裴行俭受皇帝信赖,在大唐朝廷内的地位很高,那些收钱的都是中级官员,不敢过于得罪他,见上奏无用,不敢再深究。

    两省六部九卿的高官,也不愿因为小事与裴行俭产生嫌隙,于是此事不了了之。

    但时间久了,这些朝中高官,还是对裴行俭的行为,暗生不满,只是强行压制罢了。

    上官仪便是其中之一。

    如今发生这种事,他心中的不满立即爆发,决定趁着今日朔望朝,向皇帝尽述此事。

    徐孝德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是为穆国的事不满,当即问道:“上官老弟,你待会不会是打算向圣人上奏,弹劾裴行俭?”

    上官仪沉声道:“此时再不上奏弹劾,只怕突厥人会成为心腹大患,我既兼任御史大夫的职责,当然要弹劾他!”

    徐孝德压低声音,道:“上官老弟,老夫总觉得这事不太对劲,你还是莫要冲动为好。”

    上官仪皱眉道:“哪里不对劲?”

    徐孝德道:“我儿徐齐聃你应该也知道,他调回长安前,就是在安西任职,根据他的观察,裴行俭绝不是无能之人。”

    上官仪沉声道:“我知道他的能耐,但有能力之人,往往恃才傲物,自以为是,更容易犯下大错!”

    徐孝德又道:“崔知辩这个人,你应该听说过吧。”

    上官仪扬了扬眉,道:“他是安西副都护,我自然听过,据说此人治理庭州时,颇有善政,这才被陛下提拔。”

    徐孝德道:“根据我儿的说法,崔知辩是个眼里揉不进沙子的人,而且曾弹劾过裴行俭,两人关系并不好。”

    “可这几年来,崔知辩从未因此事检举裴行俭,你不觉得奇怪吗?”

    上官仪哼了一声,道:“也许他也被突厥人收买了,也未可知。”

    徐孝德左右看了一眼,低声道:“我再告诉你一个消息,你莫要告诉别人。”

    上官仪点了点头。

    徐孝德低声道:“陛下曾派高有道前往安西都护府,暗中调查安西情况,当时高有道回来后没多久,裴行俭就秘密回了长安一趟,没待几日便走了。”

    上官仪心中一惊,他也知道裴行俭曾悄悄回过一次长安,只是不知原因。

    结合高有道的情况,不难分析出,高有道已经将裴行俭的情况告诉皇帝,皇帝下旨召裴行俭回京解释此事。

    可既然皇帝知道此事,裴行俭怎么还敢纵容突厥人,养虎为患呢?

    难道此事真的有什么隐秘?

    还有,皇帝要召见裴行俭,为何要让他悄悄的回长安,难道皇帝不愿此事被太多人知道吗?

    上官仪深吸一口气,脑袋瞬间清醒了很多。

    裴行俭自从执掌安西以来,修筑碎叶城,协助苏定方破吐蕃,又暗施巧计,不费吹灰之力,便帮康国复国。

    这样的人,确实不应该做出养虎为患的蠢事,他既得皇帝信任,也不可能养寇自重。

    徐孝德见他不说话了,笑道:“想清楚了?”

    上官仪点了点头:“想清楚了。”

    徐孝德笑道:“那你待会还弹劾裴行俭吗?”

    上官仪道:“当然要弹劾!”

    徐孝德一愣,道:“你还要弹劾?”

    上官仪看了他一眼,道:“徐兄,就算陛下与裴行俭有谋划,可曾将情况告诉你我?”

    徐孝德摇了摇头。

    上官仪缓缓道:“我身为御史大夫,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算弹劾裴行俭,陛下也不会怪我。反之,我若置之不理,那就是尸位素餐,有失职之罪!”

    徐孝德叹了口气,道:“也有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