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6章 大唐新任都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396章 大唐新任都督 (第3/3页)

军队都交给你指挥,你定要尽快打下光州!”

    扶余全肃然道:“是!”

    次日清晨,扶余全便率领百济军队,准备攻打光州北门。

    结果还没动手,便有人来报,昨天夜里,几支原属于黑齿常之的人马,叛逃到了唐军营帐。

    扶余全大怒,当即擂鼓聚将,就要整肃军纪,结果百济军队并不服他这个降将。

    一群将领当众跟他呛声,差点导致哗变!

    扶余福信得知后,只好亲自过来安抚,又告诉扶余全,以攻下光州为重,暂时不要整肃军纪。

    扶余全只好放下此事,带着人强攻光州北门。

    然而士兵气势低迷,打了一上午,连城墙都没能碰到。

    手下军队一片混乱,又有一支人马,趁乱逃到了唐军营帐,投奔黑齿常之。

    这时,福信终于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扶余全与黑齿常之的军事指挥能力,简直是天壤之别。

    局面至此,他也没有退路,只能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光州。

    他显然也高估了自己的军事能力,攻打三天,同样连城墙都没能登上去。

    而且手下军士不断溃逃,都跑到唐军那边去了。

    这时,他又得到一个更糟糕的消息。

    泗沘城的大臣们,听说了大唐皇帝的册封,纷纷派人前往唐营,向金燕表示效忠!

    福信大惊,一时间,不知该返回泗沘城稳固朝局,还是继续攻打光州城。

    最终,与手下将领商议后,他决定撤离光州,先稳定住后方,再谈其他。

    当福信率领军队离开光州的第三天,又得到一个坏消息。

    唐军只用了一日,就打下了光州城,活捉了扶余义慈。

    ……

    “真的只用了一日?”李治诧异的问道。

    这里是临湖殿,观水台,眼下已到了三月,百济的消息已经传回了长安。

    王及善道:“是的,上午辰时攻城,正午就攻下了北城门和城墙,下午申时左右,活捉扶余义慈,剩下的百济军便投降了。”

    李治听了后,说道:“百济人的军力,看来还比不上倭人。”

    王及善道:“陛下,臣听金燕汇报,此城能如此顺利攻下,并非百济军战力太弱,而是姜恪将军的谋略。”

    李治问:“什么谋略?”

    王及善道:“当时福信攻打光州北门时,黑齿常之曾请命攻打西门,却被姜将军拒绝了。”

    李治道:“哦?”

    王及善道:“福信强攻光州的过程中,姜恪将军下令,唐军按兵不动,还让唐军穿上百济军的衣服。”

    李治目光闪动:“接着说。”

    王及善道:“等福信撤走后,姜恪将军亲自率领唐军,伪装成百济军,猛叩城门,结果城中的百济人措不及防,不到一个时辰,我军就攻上了城墙。”

    李治道:“他是想让义慈以为,这次攻城的又是福信的军队?”

    王及善道:“正是。我军战力与福信军天壤之别,姜将军示敌以弱,迷惑百济人,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简单来说,就是福信的军队太弱鸡,姜恪故意让他先打,自己按兵不动,麻痹城中的百济军。

    等福信撤走,他再伪装成福信部攻城。

    守军已经习惯了福信那种低强度的攻城,自然大意,结果突然遇到凶猛的唐军,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被攻上城墙。

    姜恪这一战看似容易,其实运筹帷幄,打的是一场心理战。

    王及善道:“陛下,我军一日内打下光州,兵锋正盛,百济各地郡将,都来效忠,眼下是否一鼓作气,灭了福信?”

    李治抬手道:“不,给姜恪传消息,让他退守熊津港,金燕和黑齿常之驻守光州,积累实力,等候命令。”

    “是。”王及善低声道。

    李治看了他一眼,道:“你心中想必很困惑吧。”

    王及善道:“陛下如此布置,必有因由。”

    李治缓缓道:“朕这样安排,其实是因为营州和莱州的粮草原因。”

    王及善愣道:“粮草不足了吗?”

    李治道:“这大半年来,战事太多,之前囤积在两州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

    “而且朕下了旨意,今年春耕的过程中,停止粮草调运,以免影响春耕。”

    李治虽取消了徭役,但保留了兵役,军队有权召集民众,为其负责运送粮草。

    这两年来,为了征调粮草,已耗费很多民力,去年又发生旱灾,国库存粮已减少许多。

    眼下虽得到倭国战争赔偿,粮食产量却是不变的,需得缓上一缓,让沿海民众喘口气。

    王及善听了此话后,拱手道:“臣明白了,其实眼下缓一缓也好,正好让金燕建立根基。”

    李治道:“福信眼下还是咱们册封的副都督,到时师出需得有名,你筹划一下此事。”

    王及善拱手道:“臣领命。”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