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薛仁贵的阳谋 (第3/3页)
改日再议。”
两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都不知发生了何事。
武媚娘站在立政殿的庑廊下,抬头望着天空,凤眉紧蹙。
明明才五月份,却比往年更加燥热,天空中的太阳炽热热的,仿佛已经到了盛夏一般。
“咚咚咚!”
一阵脚步声响起,张多海像一颗皮球一样滚了过来,满头大汗。
“殿下,打听清楚了,果然是旱灾,江南五州大旱,自二月之后,便一场雨没下过了。”
武媚娘淡淡道:“慌什么?贞观二年,关中大旱,逼得百姓卖子,还不是挺过来了。”
张多海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道:“殿下说的是,这几年一直未发生大灾,去年丰收,常平仓和义仓都是满满的,确实不必担心。”
武媚娘继续望着天空,问道:“陛下呢?”
张多海道:“正在甘露殿,召集群臣,商议救灾事项。”
武媚娘道:“派人去听一下,可有朝臣提到后续灾害的预防?”
每次旱灾之后,都容易产生蝗灾和水灾,故而旱灾往往都被称为第一大灾。
张多海领命去了。
大半个时辰后,便来回报:“回殿下,张柬之向陛下提到此事,陛下已做出安排。”
武媚娘点了点头,既然有朝臣提起,她便不必多费口舌提醒皇帝了。
甘露殿的临时朝议,一直持续到下午酉时,李治任命卢承庆为抗灾大臣,前往江南救灾。
接下来几日,李治的精力都放在救灾事项上,将高侃的事给忘了。
高侃见皇帝迟迟不召见自己,只好主动入宫求见。
然而当他再次提到调兵时,李治却拒绝了,只说眼下江南旱灾,后续还可能有水灾、蝗灾,此时不宜动兵。
高侃无可奈何,只能告退出宫,心中颇为烦闷。
他觉得温傅已经察觉到了他的目的,很可能会有所行动,到时侯若是出了变故,他一年多的筹谋,都将白费。
高侃思虑再三,只好去找薛仁贵,向他求助。
薛仁贵将他引入书房,请他坐下,沉声道:“高兄,眼下陛下精力都在救灾之上,就算我去找陛下说话,只怕也无用处。”
高侃叹了口气,道:“就怕再等下去,温傅会提前做乱,到时我那些布置,不仅无功,还会有过。”
薛仁贵默然不语,高侃在瀚海的布置,相当于是在逼迫突厥人叛唐。
倘若不能迅速控制,导致瀚海大乱,将来肯定会有御史弹劾高侃。
他沉思良久,缓缓道:“高兄,眼下之局,只有一个办法。”
高侃忙问:“什么?”
薛仁贵缓缓道:“我在收拾白马商会的时候,发现一件事,白马商会的几处草场,恰好位于燕然都护府边境,与东突厥部落相邻。”
高侃道:“不错,白马商会的那片草场,位于饮马河以西,河东是东突厥二十四部落之一的舍利部。”
薛仁贵道:“你要对付的是温傅的白登部吧?”
高侃道:“是的。”
薛仁贵道:“听说他占据的水草,是阴山以北,最好的一片水草。”
高侃道:“是的,他占据乌兰草地西边一半,东边一半由执失部占据。”
薛仁贵微微一笑,道:“和我所知一致,如此就有办法,让他成为突厥二十三州的敌人。到时不需你动手,其他突厥部落,就会联手对付他。”
高侃问:“怎么做?”
薛仁贵道:“明日你和我一起去面圣,让陛下将饮马河西边,原本属于白马商会的一大片草场,划分给东突厥。”
高侃讶道:“这是何意?”
薛仁贵道:“这片草场划给东突厥后,东突厥二十四州部落,会怎么划分这片草场?”
高侃沉吟了片刻,目光一闪,大喜道:“我明白了,要划分的话,只有迁移。如此一来,整个二十四州,都会向西迁!”
西边多出一块土地,那么只能将这片土地,分给东突厥最西边的几个部落。
这些部落得到草场后,也必须从东边吐出一些草场,让给东边的部落。
得到的草场大于吐出的草场,所以是得利的。
那些东边的部落,得到草场后,也会吐出一部分小一些的草场,让给更东边的部落。
如此依次效仿,最终所有部落,都得到一片大的,吐出一片小的,向西边挪了一段距离。
总体来说,每一家得到的草场都增多了,都能得利,只有温傅的白登部例外。
他的草场面积虽然增加,但因为西迁,让出了最肥美的草场,总体来说是吃大亏的。
只有他一人吃亏,别人都得利,他自然站到所有人对立面。
到时他若不同意迁移,所有突厥部落,都会联手对付他!
若是他同意了,对部落发展不利,白登内部的人定会对他不满,甚至可能内乱。
这就是一个阳谋,无论温傅怎么选,都只有弊端。
次日一大清早,薛仁贵陪同高侃一起面圣,将计划与李治说了,请求将白马商社的几处草场,划到瀚海都护府。
李治听到不用调兵,就能解决问题,当即同意了高侃的请求。
当天下午,高侃便带上李治的旨意,策马离开长安城,朝云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