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打皇帝的脸 (第2/3页)
瞧见,那少女坐着马车入宫了。”
长孙诠变色道:“入宫?她究竟是什么人!”
长孙无忌忽然问:“那少女是一个人入宫,还是有人陪同?”
“就她一个人。”
长孙无忌点点头,道:“那少女应该是高安公主。那小郎君,应该是小吴王李吉。”
两人听了此话,变色都变了。
“大兄,您怎么知道?”长孙诠问。
长孙无忌淡淡道:“十多岁出头的少女,又能深夜入宫,只有后宫的两位公主。”
“二十岁不到,又能带着公主去墨兰轩那种地方的人,只有吴王李吉。他和高安公主关系亲密,所以那女子是高安公主。”
两人听了这番分析后,都点了点头。
长孙诠道:“那就奇怪了,小公主和小吴王,怎会突然去墨兰轩那种地方?”
长孙无忌瞥了长孙诠一眼,道:“四郎,之前听你说过,吴王很快会担任雍州府司马。”
长孙诠道:“不错,朝堂上都在这么说。”
长孙无忌道:“那就简单了,有人得知他要担任雍州司马,暗中将此事透漏给他,引导他来调查此事。”
说到这,瞥向长孙诠。
“就和两个月前,有人给雍州府送举报信,说白马商社暗中行贿,引导你调查一样。”
长孙诠心中一凛:“大兄,咱们接下来怎么办?”
长孙无忌挥了挥手,道:“这件事你们就不必再查了,剩下的都交给老夫。”
长孙诠还要再说,长孙无忌出声打断。
“此事背后牵扯很深,接下来,你们只需将心思,都放在雍州司法参军上。”
长孙诠这次把赵持满从凉州请过来,就是为了让他担任司法参军,辅助自己。
赵持满虽是白身,在凉州却极为有名,善于书法,精于骑射,文武双全,誉为凉州双杰,与姜恪齐名。
当初长孙无忌执政时,就多次请赵持满出仕,都被他婉言拒绝。
直到最近,赵持满见跟他齐名的姜恪,在辽东大显身手,立身扬名,他也终于按耐不住。
恰好长孙诠又邀请他入京,便来到长安,一直在长孙诠身边担任幕僚。
赵持满并无功名在身,父亲又早已病亡,无法门荫入仕。
唯一的机会,便是禁苑狩猎时,大显身手,获得皇帝青睐。
届时,长孙诠再举荐他担任雍州司法参军,才有机会成功。
长孙无忌招了招手,道:“持满,你过来。”
赵持满上前几步,只见长孙无忌在纸上写道:“释实求华,从人以欲,乱于大道,君子耻之。”
长孙无忌道:“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赵持满沉声道:“放纵声色之欲,追求奢华,非君子所为。”
长孙无忌点点头,道:“这是先帝曾说过的话,当今圣人也和先帝一样,厌恶六朝的绮靡之风。你将来要想仕途通畅,就必须记住这一点。”
赵持满心中一凛,拱手道:“在下谨记。”
长孙无忌摆了摆手,道:“好了,你们都退下吧。”
两人对视一眼,拱了拱手,一起告退。
两人走后,长孙无忌又练起了书法,他的书法和唐太宗一样,学习的是王羲之的笔法。
只可惜他在书法上天赋差了一些,水准远比不上褚遂良,也不如宫中那位武皇后。
他书法虽差,眼力却极佳。
赵持满号称书箭双绝,然而他的书法长孙无忌却瞧不上眼,浮华之气太浓,一味追求文字华美,失了中正平和的士大夫之风。
便在这时,一名家仆来报,于志宁来了。
长孙无忌等的便是于志宁,当即命人请他进来。
少顷,于志宁来到书房外,人还没到,声音就传了进来。
“长孙兄,今日可是正日初二,我在家陪孙子呢,你有什么急事找我,不能换个时间吗?”大步走了进来。
长孙无忌板着脸,道:“你托我帮你办事,自己倒嫌起麻烦了?”
于志宁愣道:“我又托你办什么事了?”
长孙无忌沉声道:“当然是新律的事了。”
于志宁用手指点了点他,笑道:“你这个人啊,未免太心急了。人选都向陛下举荐好了,等初四朝会之后,陛下旨意下达,再忙便是,何必现在就忙?”
长孙无忌道:“等到那个时候,可能就晚了。”
于志宁正给自己倒茶,闻言抬头问:“什么晚了?”
长孙无忌沉声道:“你还记得那天,我向你问过杜正伦和卢承庆的事吗?”
于志宁道:“记得,问你你也不说。”
长孙无忌翻了翻眼皮,道:“我当时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