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一万铠甲 (第2/3页)
切顺利,时间飞逝,很快来到二月下旬,科举揭榜之日。
这天上午,郑若烟又入宫了一趟。
高安公主得到消息后,赶忙来到熏风殿。
进入殿内,却见郑贵妃又坐在琴台边,学习那首飞鹤玉霄曲,四顾一看,却看不到郑若烟人影。
“姨娘,您那位堂妹呢?”她走过去问。
郑贵妃道:“她啊,已经走了。”
高安公主忙问:“那她和司马承祯的大婚,已经定下来了吧?”
郑贵妃看了她一眼,笑道:“你小小年纪,最近怎么总追着这种事问个不停?”
“您快说嘛!”高安公主撒娇道。
郑贵妃无奈的道:“她已经跟上官氏‘文订’(订婚),不会嫁给司马氏了。”
高安公主一脸错愕:“这……怎么会这样?”
郑贵妃叹道:“那司马承祯科举不中,跑去嵩山做道士了。”
高安公主:“……”
……
窗户都关的很紧,屋子里依然是一片昏暗,却闻不到那种刺鼻的药味了。
许敬宗也已经仔细打理过自己了,不再是那副披头散发的狼狈样。
许敬宗家的仆人都已经被带走了,伺候他的是李敬玄特意派来的四名仆人,四名婢女。
这八人都是细心伶俐之人,显然是李敬玄特意从府上精挑细选后,才派过来的。
此刻,这八人都守在门外。
屋子里只有许敬宗和李敬玄两个人。
“他通过了?”许敬宗两手微微发颤,昏黄的眼眶中,闪动着浑浊的雾气。
李敬玄感慨道:“其实彦伯发挥的并不好。多亏陛下这几年的科举改革,录取人数一直在增加,这次更是录取超过五百人,彦伯的名次是四百七十八位。将来回来后,也只能先从吏员做起。”
许敬宗两只颤抖的手握在一起,沙哑着声音,道:“过了就好,过了就好。”
李敬玄又道:“因皇后殿下求情,陛下只给他处以五年流刑,五年之后,许兄就能再看到他了。”
许敬宗喃喃道:“五年,也不知老夫还能不能再活五年。”
李敬玄道:“许兄不在朝堂,正好可以在家安心修养。彦伯那边,小弟自会照应周全。”
许敬宗望着李敬玄,感慨道:“敬玄,这次多谢你了。”
李敬玄正色道:“你我之间,何必说这些话。若不是你帮忙,我也不可能那么快掌控礼部,让科举顺利进行。”
许敬宗点点头,不再纠结,说道:
“还请老弟帮我转告彦伯,只要他熬过这五年,将来这五年的经历,将成为他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李敬玄道:“一定转到。”
许敬宗身子往榻上靠了靠,问道:“这次科举的头甲是谁?”
李敬玄道:“一个叫谭阳的河北寒门。骆宾王也中了,第八名。”
许敬宗道:“这不奇怪,以他的才能,进前三甲都是有可能的。”
李敬玄道:“陛下今年降低了诗词类的权重,否则他很有机会进前三甲。另外,前十之中,有七名都是寒门出身。”
许敬宗感慨道:“寒门出身的学子本就更能吃苦,陛下给他们提供了向上渠道,他们能不拼命读书吗?”
两人都非望族出身。
尤其是李敬玄,名义上是赵郡李氏,其实和李义府一样,都是寒门出身,显赫之后,联宗于赵郡李氏。
所以李敬玄对眼下的情况,是乐于见到的。
“许兄,皇后殿下已经做了安排,明天孙思邈会来府上给你治病,等他离开后,就会对外宣布,你的癫病治好了。”
许敬宗感慨道:“让皇后殿下费心了。”
李敬玄微笑道:“这说明当初许兄带着我们,支持皇后,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袁公瑜、侯善业他们若是再有些耐心,等上几年,也许不会落此下场。”
许敬宗微微侧头,显然不愿再提这个话题。
李敬玄道:“情况就是这些,许兄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许敬宗道:“最近边关情况如何?尤其是昆藏地区和营州?”
李敬玄笑道:“许兄,你既然已经赋闲在家,何不安心静养,这些事就别操心了。”
许敬宗感叹道:“以前老夫坐朝时,总想能在家休养,不理政事。可在家中这段日子,却始终放不下朝中之事。老夫现在才明白,长孙无忌为何留在长安了。”
李敬玄沉默了一会,道:“昆藏情况不太好。吐蕃人一走,信德国和南天竺诸国,都向大食人投降了。”
许敬宗心中一凛,问道:“朝廷准备如何应对?”
李敬玄叹道:“暂时没有任何动静,也不知那些武将,向陛下提了什么意见。”
许敬宗想了想,摆手笑道:“不必急,政事上,那帮子将军虽提不出什么好主意,可在军事上,他们还是要比你我更擅长一些。”
李敬玄沉默不语,心中显然并不认同。
许敬宗又问:“营州那边有什么消息,百济局势如何?”
李敬玄道:“我去问过郝处俊,听他说,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