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7章 公主府的茶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347章 公主府的茶会 (第1/3页)

    大唐经济繁荣,思想开放,女子骑马出游,抛头露面,皆是常有之事。

    然而那也多是已婚女子,随夫外出。

    未婚女子虽也能出门,却都是坐马出行,又或与手帕交同行,极少与男子出游。

    唐朝时期,男女之间的婚事,也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与以往朝代不同的是,唐朝女子也多了一些自己选择的机会。

    大唐共有两大节日,允许未婚男女出游,除了游玩之外,这些年轻男女都会趁机寻找中意之人。

    这两大节日中,最盛大的节日便是一月十五上元节。

    上元节代表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

    这天会解除宵禁,全城狂欢。

    长安城年轻男女都会提着灯笼,走在大街上,欣赏着树枝上挂着的彩灯,一边走一边唱着歌儿。

    在这种浪漫的氛围下,某一个暮然回首,便有可能寻到一生都在追逐的那道身影。

    三月初三的上巳节与上元节不同。

    上巳节并不如上元节盛大,却是专为男女准备的节日。

    男女们在水边饮宴、郊外游春,寻觅着伴守一生的良人。

    “如此说来,你和卢照邻便是在上巳节认识的了?”李治询问。

    常山公主脸色微红,轻轻点了点头。

    今日她和新城公主一起回公主院探亲。

    高安公主知她心意,把李治也请了过来。

    李治与妹子闲话时,问起她怎么跟卢照邻认识的,常山公主这才将两人相识情况说明。

    “兄长,曲水流觞的习俗你知道吗?”新城公主忽然问。

    “自然知晓。”李治点点头。

    曲水流觞是上巳节衍生出的一种活动。

    东晋时期,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四十一名友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这群名仕将一种带耳的酒杯,放在水上漂浮,停在哪位名士前,就要罚酒三觞,并作诗吟赋。

    最终,四十一人共作了三十七首诗。

    王羲之将其汇集成册,并作序,这就是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此等风雅之事,自然广为流传。

    自那以后,上巳节便多了曲水流觞的活动,大家将盛满酒的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将杯中酒满饮。

    新城公主道:“那日我和阿姊去曲江池,找了处临池水畔,忽然间,上游飘来一只酒杯,停在阿姊面前。阿姊拿起来后,杯中却无酒,只一纸短笺,上面写了首诗,描述着曲江的美丽风景。”

    “这首诗就是卢照邻写的吧?”李治猜测。

    新城公主笑道:“正是如此。如今的曲水流觞,未婚男子都会将自己的诗词放在杯中,借此觅得良配。”

    “真好玩!”高安公主拍手笑道,转头一看,却见义阳公主眼中闪着一种奇异之色。

    “阿姊,你怎么了?”她好奇的问。

    义阳公主面色微红,低着头道:“没什么。”

    “对了,那日还发生了一件好玩的事呢。”新城公主忽然噗嗤一笑。

    “什么好玩之事?”高安公主忙问。

    新城公主笑道:“那日还有一名荥阳郑氏女子,就在我和阿姊旁边,也有一只酒杯停在她面前,里面也有一首诗,你们猜怎么着?”

    “莫非那首诗没有作好?”李治问。

    “阿兄猜错了哟,那首诗作的极好,比卢驸马那首还好呢。”新城公主露出一个狡黠的笑容。

    “是不是那郑氏女子捞酒杯时,不小心掉入水中?”高安公主也提出自己的猜测。

    新城公主笑道:“也不是。义阳,你也来猜猜看。”

    义阳公主想了想,道:“莫非诗上没有留名姓?”

    新城公主摇头道:“错了,那首诗上不仅留了名字,还留了字,复姓上官,单名纯,字公璧,别字庭芝。”

    这个时期的人,取两个字是一种很骚气的行为,要么极有才学,要么就是草包,附庸风雅。

    李治听此人姓上官,下意识将其归类到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