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3章 皇帝若崩,朝局如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333章 皇帝若崩,朝局如何? (第3/3页)

无忌接着道:“第二件,京中原本拥武派的官员,都被金吾卫给盯住了,包括李义府。”

    长孙诠怔怔道:“大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长孙无忌道:“你仔细一想,就能将所有事联系起来。尉迟恭领兵离京,说明皇帝遇到危险。拥武派官员被盯住,说明危险与拥武派官员有关!”

    长孙诠道:“如此说来,东宫之事,也与陛下有关?”

    长孙无忌叹道:“我若没猜错,东宫之事,就是为了让皇帝着急,引皇帝回京,他们才好在路上动手。”

    长孙诠脸色惨白,道:“陛下会不会……”后面的话说不下去了。

    长孙无忌笑道:“别慌,皇帝如果真出事了,李勣行事不会如此谨慎,早把他们抓起来了。”

    长孙诠点点头,平复了一下心情,道:“我还是不明白,拥武派官员为何要行此事?”

    长孙无忌淡淡道:“原因其实并不难猜,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皇帝崩了,朝局会怎样?”

    长孙诠一颗心瞬间被攥紧。

    皇帝崩了,自然太子登基,太子年幼,皇后必将摄政。

    朝臣哪有那么轻易臣服皇后?那么皇后要控制朝局,只有启用那帮拥武派官员!

    他还想到了另一件事。

    倘若皇帝崩了,皇后肯定会对长孙一族赶尽杀绝,到时候,他们也不得不奋起反抗。

    届时局面一片混乱,所有人都将被卷入一场新的政治斗争中,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长孙无忌仿佛瞧出他的担忧,笑道:“不必紧张,陛下身边既有薛仁贵,又有上官仪。再者,王伏胜、王及善也都是精干之人,不会让陛下陷入危险。”

    长孙诠叹道:“但愿如此。”

    就在长孙诠为皇帝担心的数日后,李治的巡狩大队,与尉迟恭救驾的队伍遇上了。

    相遇的地点恰好在蒲州。

    尉迟恭见皇帝无恙,也松了一口气,当即调来船只,护送皇帝过河。

    此处的黄河比齐州的黄河汹涌多了,无法再乘坐楼船。

    李治是坐一艘运河船过的黄河。

    他站在船檐边,抬头望着远处雄伟挺拔的山川,不由感慨。

    上次还是站在函谷关上看黄河,如今则是坐在船上,仰望着群山。

    此时距离岁末还有七八天,赶回长安绰绰有余。

    原本还以为今年要在外面过年了,没想到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长安。

    正感慨间,武媚娘从舷道上走了过来,手中拿着一件斗篷,道:“陛下,船头风大,进舱里歇息吧。”

    时值十二月,寒风刺骨,李治也确实有些挨不住了,披上斗篷,进入一件船舱。

    两人对坐在一张榻几上,武媚娘给他煮了一杯茶。

    李治喝了一口后,身子暖和起来,将茶杯捧在手心里,朝武媚娘道:“媚娘,你说这次的事,许敬宗和李义府有没有参与?”

    武媚娘放下茶壶,沉吟了一会,道:“李义府肯定不会参与。”

    李治点头表示同意。

    李义府已经是宰相了,官至极品,就算武媚娘执政,他顶多升爵位,没必要因此冒如此大的风险。

    “许敬宗呢?”他问。

    武媚娘想了想,道:“此人一向谨慎,陛下又刚册封他为太子宾客,妾身觉得他也不会在此时谋划此事,倒是他的儿子……”

    李治心中一动:“许昂?”

    武媚娘点点头,道:“陛下可还记得,年初时,您将长孙诠升为了雍州长史,许昂被降为了司马。”

    李治自然记得。

    他并非无缘无故就给许昂降职,而是因郑氏那件案子时,许昂明显在袒护郑氏,与长孙诠高下立判,故而降职。

    武媚娘又接着道:“许昂这个人,妾身见过几次,因为许敬宗对他过于严厉,所以他性子有些偏激。”

    李治道:“严厉?”

    武媚娘道:“是啊,凡是在外场合,他从未夸过许昂一次,动辄斥骂。陛下,您知道许彦伯吗?”

    李治想了想,道:“是许昂的儿子吧?”

    武媚娘点头道:“正是。许敬宗常对身边人说,许昂这儿子,还比不上许彦伯这孙子。”

    她当武昭仪的时候,与许敬宗等人接触很多,为收服这些人,曾派人调查过他们,故而知道的很多。

    李治皱眉道:“媚娘,你确认这是严厉吗?我怎么听着,许敬宗不喜欢这个儿子?”

    武媚娘微微一笑,道:“许敬宗史书编多了,思想很古板。所以在教儿子上,有些迂腐。依我看呐,他对许昂寄以厚望。”

    李治摇头道:“如此教子,许昂不偏激才怪。”

    武媚娘点点头,道:“所以妾身才说他迂腐。”端起茶杯,在手中荡了荡,形成一个小小漩涡。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