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让皇后帮朕问她吧 (第2/3页)
下,高杜二人,也与邓王认识了。
三人约定好后,在朱雀街分手,各自朝家中返回。
不一会,朱雀大街上又恢复了寂静,清幽的月光洒在街道上,染上了一层朦胧的光辉。
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一骑快马,踏着月色从朱雀街疾驰,由南向北,很快来到皇城。
马上之人出示一块令牌,从朱雀门旁边的小门进去了,来到承天门,又凭着令牌进去了。
如此深夜,纵然是高品官员,也需要通传才能进宫城,只有内领府和司宫台的密探,才不必通传。
唐平大步行走在太极殿旁的甬道上。
因司宫台改革,招募了很多江湖子,他这个司宫台资历最深的江湖子,也水涨船高,成为司宫台四位监使之一。
他也是唯一一个身躯完整的监使,还多了一个振威校尉的官衔,拥有入宫奏报的权力。
唐平来到甘露门外,终于被挡住了,只得等候通报。
过了不一会,一名内侍走了过来,朝他说道:“跟我来吧。”
唐平跟着那内侍,一路直行,并不拐道去甘露殿,这说明皇帝今夜并未宿在甘露殿。
尽管已经入夜,后宫依然禁卫森严。
两人不时被千牛卫拦住盘查,一些黑暗角落之中,也能不时看到亮光闪动,说明暗哨也不少。
唐平出入后宫的次数不多,绕了一阵,便不清楚自己被带到哪儿了。
后宫殿宇楼阁实在太多,令人眼花缭乱。
那内侍带着他来到一座大殿旁边的侧殿,停在一间漆红大屋前,敲了敲门,道:“大监,人带到了。”
屋中亮着灯光,王伏胜的声音从屋中传了出来。
“进。”
那内侍推开门,示意唐平进去,等他进屋后,将门带上了。
唐平抬头一看,只见王伏胜正坐在桌子旁喝茶。
唐平上前两步,拱手道:“卑职拜见王大监。”
王伏胜抬头望着他,道:“这么晚入宫,莫不是让你查的事情,这么快就有消息了?”
唐平沉声道:“是的,卑职手下的人已经查清楚了。”
王伏胜听后,不由暗暗感叹。
司宫台合并长秋台改制后,重新分为五个司署,分别是:东城司、西城司、南城司、北城司、皇城司。
西城司由张多海负责,里面大多是原长秋台的旧人。
剩下四个,有三个由他原来手下三名内常侍负责。
最后一个东城司,则由唐平负责,手下都是新招募的江湖子。
改制之后,这五个司署各自独立,由他统一调度,办事效率的差距,也展现的更明显了。
西城司完全压过了他手下那三个司署,幸好唐平统领的东城司能力也很强,不至于让他太丢脸面。
如今没了长秋台,直属皇帝的机构只剩下两个。
内领府对外,司宫台对内,共同承担着替皇帝探听情报的使命。
长安城的流言一向很多,司宫台原本也不会都去管,然而这流言被皇帝听到了,情况就不同了。
尽管皇帝并未向他询问此事,但王伏胜已派人暗中调查,免得等皇帝问话时,自己答不上来。
王伏胜沉声道:“是谁在传卢照邻的谣言?”
唐平道:“邓王李元裕!”
王伏胜微微一惊。
藩王之中,邓王李元裕一向是很老实的一个,既不张扬,也不惹事,平日很少有关于他的消息。
只听说这位藩王喜欢看书,府中藏书十二车,还要远远超过韩王李元嘉的藏书。
王伏胜目光闪动了一阵,道:“知道邓王为何要传流言吗?”
唐平道:“目前还未查到,不过卑职查到另外一个消息。那邓王似乎与卢照邻是旧识。”
“两人有怨?”
唐平道:“不,邓王对卢照邻有恩。”
王伏胜眯着眼道:“消息属实吗?”
唐平道:“属实。根据可靠消息,永徽二年,卢照邻入京,颇得来济赏识。后因卢承庆受到褚遂良打压,贬到蜀地,卢照邻愤而与来济分道扬镳,追随卢承庆,前往蜀地。”
“当时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势大,卢承庆在蜀地颇受排挤,想帮卢照邻谋一个官职,却也十分艰难。”
“便在那时,邓王接纳了卢照邻,请他去王府任职典签,还曾对属下众官员说:‘卢照邻是他的司马相如。’”
“听说卢照邻在邓王府待了两年多,将邓王的藏书看遍,进益不少,这才在永徽七年的科举上,崭露头角。”
王伏胜皱眉道:“如此来看,邓王确实是他的恩人。”
唐平道:“是的。”
王伏胜道:“那他为何要制造流言,损害卢照邻的名声呢?”
唐平迟疑道:“卑职也觉得奇怪,原以为是卢照邻得志之后,疏远这位恩人,导致邓王生怒。可后来调查过后,发现二人关系一直很好。每年岁末,邓王来长安时,卢照邻必去拜访他!”
王伏胜沉声道:“这背后一定还有我们不知道的隐秘,你继续调查!”
唐平领了命令,见王伏胜没有别的吩咐,告退离宫。
王伏胜在屋中来回踱步,越想越觉得古怪。
不久前,才发生郑王和淮南王的事情,这位邓王,可别又在长安惹出乱子来,让皇帝烦心。
他一时没了睡意,穿好衣服,迈步前往山池院,来到衙署,询问秦少监是否安睡。
内侍通报后,说秦少监还未歇息,将他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