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武皇后与文成公主的交锋 (第2/3页)
让我问!”
武媚娘脸色顿时有些不好看。
若不是李治在这里,肯定就要训斥李贤一顿。
她这个次子跟李弘完全不同,听她讲学时,总爱插嘴,让他把问题留到讲完后再问,等讲完时,他便说忘记了。
武媚娘实在对他没了耐心,这才决定把他赶到崇文馆,眼不见为尽。
李治正色道:“贤儿,你如今也长大了,以后去了崇文馆,可要听学士的话,若敢顽皮,父亲可是要惩罚你的。”
李贤忙点着小脑袋,道:“孩儿一定听话。”
武媚娘见儿子在丈夫面前卖乖,眼角又跳动了几下,微微侧过头去。
“贤儿,你去玩儿吧,我和你母亲说几句话。”李治摸了摸李贤的脑袋。
李贤“哦”了一声,从李治身上滑下来,蹦跳跳离开了屋子。
“陛下,您有什么事要和妾身说吗?”武媚娘奇道。
李治道:“媚娘,听说吐蕃使节来了长安,那位文成公主,也随同在使节团中,你可认识她?”
文成公主虽然是松赞干布的王后,出嫁时却只有十六岁,年龄比武媚娘还小一岁。
武媚娘笑道:“妾身只听说过她,不过对她倒是很好奇。”
李治道:“那正好,你把她召入宫中,见上一面,如何?”
武媚娘心思透亮,眸光闪动间,已明白了李治的心思。
文成公主的身份特殊,和弘化公主类似,然而她的处境又比弘化公主尴尬一些。
她的丈夫松赞干布已死,吐蕃又反叛大唐,她夹在两国之中,处境可想而知。
李治应该是想见她一面,又担心她成为吐蕃人的喉舌,替对方求情。
故而让武媚娘先探探风,问清文成公主的心思,再决定是否见她。
“妾身稍后就差人请她入宫,探查她的心思。”武媚娘微笑道。
李治笑道:“很好,你和她见面,朕也去和禄东赞见一面,瞧瞧吐蕃人派使节团过来,到底有何用意!”
文成公主离开大唐已有快二十年,一切已经物是人非,太宗皇帝已逝,新天子即位。
她的父亲李道宗也因为房遗爱谋反案,流放象州,病死途中。
文成公主站在窗外,目光越过鸿胪寺一座座建筑,望向长安城的方向。
只可惜视线被城墙所阻,无法看到朱雀门外的横街。
她身在吐蕃时,无数个日夜,遥望着长安方向,缅怀着这片故土。
如今已回到长安,却依然有如关在牢笼之中,无法瞧见长安街景,这是何等可悲之事!
正当她幽幽伤感时,门外传来一道声音。
“甲木萨,禄东赞求见。”
文成公主转过身,走到床榻上坐下,深吸一口气,道:“大相请进来吧。”
“吱呀”一声,禄东赞推门而入,先看了一眼窗户方向,这才将目光转向文成公主。
“甲木萨,大唐皇后派人传旨,请你入宫一趟。”
文成公主低声道:“我知道了,请您出去一下,我更衣后,便会入宫见皇后。”
禄东赞凝视着她,道:“请容我说两句话。”
“您说吧。”文成公主依然低着头。
禄东赞缓缓道:“大唐皇帝死后,无子嫔妃们都要住进寺庙,痛苦的过完后半生。您是知道的吧?”
文成公主点点头。
“然而先赞普死后,您的生活又是怎样的?新赞普、大臣还有吐蕃子民,是怎样对待您的,您还记得吗?”
文成公主手指抓紧裙摆,低声道:“你们依然对我很好,让我住在王宫里。我不会忘记。”
禄东赞道:“吐蕃子民们真心敬仰着您,如今他们遇到巨大危机,只有您能救他们。”
文成公主沉默了一会,道:“这些话,您在路上已说过一次,我的回答还是一样,我不会有负吐蕃子民。”
禄东赞行了一个吐蕃礼节:“那就拜托您了。”
文成公主换好衣服后,坐上一辆马车,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