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2章 长孙无忌的变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252章 长孙无忌的变化 (第2/3页)

无忌,拜见陛下。”

    李治快步过去,将他扶了起来,仔细打量着他。

    近两年不见,长孙无忌头上的白发多了一些,精神却还不错。

    “舅舅不必多礼,看到您精神安康,朕就放心了。”

    长孙无忌笑道:“老朽看到陛下龙体康健,心中也是不胜之喜。”

    三人来到湖边的亭子,围坐喝茶。

    茶毕,李治放下茶杯,缓缓道:“李公,舅舅,最近朝中关于吐蕃的事,议定了一个方案,朕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二人齐声道:“臣(草民)恭听。”

    李治道:“大臣们的意见,是在吐蕃设立一个都护府。都护府之下,再设九个都督府,三十六个羁縻州。”

    李勣和长孙无忌听完后,对视一眼。

    他们都是三朝元老,一听就知道大臣们是在效仿攻打薛延陀之后的安置方法。

    两人皱紧眉头,都陷入了沉思。李治静静喝着茶等候。

    过了半晌,李勣先开口了。

    “陛下,新的羁縻州,是否按照改制之后的方法设置?”

    李治道:“是的,新设的羁縻州要承担一定赋税,刺史任命也不再是世袭,需由朝廷考核与许可。”

    李勣道:“那老臣就没有意见了。”

    “舅舅,您的看法呢?”

    长孙无忌道:“陛下,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长期以羁縻州区分正州,那些羁縻州的人,也会下意识认识到他们与唐人的区别,生出隔阂,心生反叛。老朽以为,应取消羁縻州称呼,全部设置为正州。”

    李治听完后,凝望着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一向拥护先帝的一切政策,如今竟主动提出修改旧政,看来昭陵的岁月,也让他发生了转变。

    李勣笑道:“无忌兄此言有理,眼下我大唐兵锋正盛,威震四海,趁此良机,改进羁縻政策,正当其时。”

    李治点点头,道:“好,此事就依舅舅之言。”

    顿了一下,又道:“大食使节团和吐蕃使节团正在来长安的路上,你们对此事又怎么看?”

    李勣道:“陛下,大食军队还在噶尔城吗?”

    “是的,根据安西传来的消息,他们正在大勃律国集结兵力,随时都能援助噶尔城。”

    李勣沉声道:“看来他们是想将噶尔城以北的土地,全部划为己有。派使节过来,也是为了划定土地。”

    李治点点头,道:“应该不错。”

    长孙无忌忽然道:“陛下,群臣对此事是什么意见?”

    李治道:“薛仁贵、苏定方二人联名上奏,主张跟他们打一仗。朝中以程知节、尉迟恭为首的武将,都支持他们。”

    顿了一下,道:“文官则分为两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战……”

    主和派是以卢承庆、杜正伦等为首的官员,反对继续打仗。

    这场吐蕃之战,大唐虽然获胜,消耗的钱粮辎重也极为惊人。

    他们认为国家正在改革阶段,当以内部维稳为主,不能再执着于外部征战。

    打赢了还好,倘若打输了,内部改革很可能因此反弹,到时内外交困,必定让国家元气大伤。

    况且噶尔城以北地区,只占吐蕃三成不到,给了大食也无妨,大部分土地依然在大唐手中。

    李勣听完后,沉声道:“陛下,老臣以为卢承庆等人乃书生之见,眼下我军在吐蕃占据主动,又得吐蕃本土支持,正该一鼓作气,拿下吐蕃全境,怎能放弃大好良机,将噶尔城以北让给大食?”

    李治并未发表意见,又看向长孙无忌。

    “元舅,您觉得呢?”

    长孙无忌微微一笑,道:“陛下,其实主和派这样说,也有他们的道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