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扩充折冲府? (第2/3页)
河北百姓吗?”如此质问一位君王,需要极大的勇气。
刘仁轨其实从河北回来后,就一直想向皇帝问这个问题,直到这次皇帝想要修改田制,才终于做出决定。
李治与他对视着,道:“当然。”
刘仁轨暗松一口气,拱手道:“那臣最担心的问题便没有了,臣只剩下一个问题。”
“讲。”
刘仁轨道:“河北百姓虽埋首农务,但每个人心中却跟明镜一样,他们知道朝廷不愿在河北设立折冲府,是担心他们造反。”
李治目光闪动道:“所以你才提议增设折冲府?”
刘仁轨道:“是的,陛下要想更改田制,河北最难。要想让河北百姓相信朝廷,最直接的法子就是增设折冲府。其实河北有很多义士,报国无门,这不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吗?”
李治沉默着,没有吭声。
这个问题长孙诠跟他提过一次,当时他只解决了徭役问题,却并未解决折冲府问题。
原因就在于此事难度很大,比修改田制更大。
修改田制,只有文官会反对。
然而增设折冲府,文武官员都会反对。
朝中将领大多都是关中军出身,一些老将征战中原时,都跟河北打过仗,吃过大亏。
比如李勣,曾在宋州被刘黑闼的河北军大败,死伤惨重,薛万均、薛万彻被活捉,只有李勣孤身逃脱。
无论窦建德还是刘黑闼,都给大唐军队造成极为沉重的伤亡,当年参与过河北大战的将领,大多是军中中层将领。
倘若提出扩充河北折冲府,必定引起军方不满。
所以李治将此事的优先级放在后面,等田制、税制修改完毕后,再更改兵制。
跳过折冲府,直接在河北招募一支军队,攻打朝鲜半岛,也不必关中军劳师远征。
只要消灭高句丽、新罗和百济,让河北军立下功劳,他们在大唐军中便有了立身之地。
“刘卿,你可知道眼下在河北扩充折冲府有多么难吗?”
刘仁轨道:“老臣知道,若是提出此事,必定遭到满朝文武一致反对,所以这件事不能由陛下开口。”
“那由谁来说?”李治一怔。
刘仁轨道:“臣来说。”
李治吃了一惊,道:“刘卿,你不了解军中情况,朕开口的话,李勣等老将也许还会勉强同意,你来说的话,他们恐会激烈反对。”
刘仁轨平静道:“臣自然知道。陛下如今尽收军中将领之心,故而在朝堂之上,才有绝对的权威,那些世族才能安分守己。倘若陛下因此事,与军方将领生了嫌隙,非我大唐之幸。”
李治凝视着刘仁轨,没有做声。
刘仁轨接着道:“反之,由臣来说,他们只会怨恨臣,与陛下的关系不会受到任何影响,那么国家也会保持安定。”
李治缓缓道:“刘卿,你可知道,你为朕整饬吏治时,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