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册立储君 (第3/3页)
第一个便是田制。
唐朝的田制是均田制,这个制度与唐朝的府兵制,共同创就了大唐的强大。
然而李治非常清楚,王朝走到后期,土地兼并难以避免。
别的王朝土地兼并影响的是经济,唐朝不同,随着均田制瓦解,府兵制也会崩溃,故而安史之乱后,唐朝再也难以振作起来。
其实在唐高宗的晚年,土地兼并就已经很严重了。
唐高宗一死,武媚娘放飞自我,只顾着扩充男宠,贵戚横行,卫士被贵族官僚借为私家役使,导致社会上以充当府兵为耻。
其实就算武媚娘晚年没有昏聩,府兵也注定会破坏。
因为府兵制无法承担过于频繁的战事,也无法长线作战。
府兵终究是农民,让他们一直打仗,迟早会心生怨愤,也影响农事。
趁着眼下府兵还未崩坏,及早过渡为募兵制才是正理。
府兵制与均田制挂钩,所以修改兵制之前,也必须修改田制。
李治也不需要考虑太多,照抄后世答案,采用租田制。
其实历朝历代的田制,都在追求同一个目标,让土地产出达到最大化,国家自然强大。
在追求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执政者都会发现,只有把田给老百姓自己种,他们才会有最大的积极性。
然而百姓毕竟是弱势群体,田地最终总会被强势的权贵兼并。
权贵们通过收租的方法,剥削百姓,过着安逸的生活,直到王朝被推翻,他们也被翻身做主的百姓杀死,然后开启下一个王朝。
换句话说,田制的最大敌人,就是土地兼并。
把田给百姓们,好是好,可他们守不住,于是租田制得以诞生。
以象征性价钱,将田地租给百姓,期限七十年。
百姓可以耕种一辈子,田地又属于国家,百姓们无法出售,权贵们也难以抢夺。
李治也不知道租田制会不会有毁坏的一天,不过至少比均田制要稳妥一些。
先改田制,再改税制,最后改兵制,这就是李治原本打算慢慢推行的计划。
如今不得不加快步伐。
话虽如此,要推行第一步的租田制,肯定会遇到极大的阻碍。
李治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百姓们能都有田耕种,可百姓们不知道他的想法,他们不会这样想。
他们会觉得田耕的好好的,朝廷突然就要收走他们的土地,这没道理啊,岂能够干休?
一个处理不好,也许会天下大乱。
这天中午,李治将刘仁轨、卢承庆、阎立本、杜正伦、辛茂将、上官仪等大臣喊到甘露殿,想跟他们商议一下如何平稳的实施租田制。
不料,他刚提出租田制,立刻遭到众臣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