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陛下,何不封禅泰山? (第2/3页)
李治因为自己身体的缘故,十分重视李弘的身体,当即道:“待会吃完后,射给我瞧瞧。”
膳后,李弘站在树前两丈开外,用一柄特制小弓,连射三箭,全部射中挂在树上的靶心。
李治点了点头,道:“不错,以后继续保持,朕就是小时候没注意锻炼,身子骨太弱,头疾才早早发作。”
武媚娘听到此话,心中一惊,暗道:“九郎应该是担心弘儿也有天疾,才一直让他锻炼身体。”
离开立政殿后,李治回到甘露殿,刚来到后殿,便有一名内侍过来通传,说鸿胪寺卿戴至德求见。
李治来到正殿,命人传戴至德入殿。
叙礼毕,戴至德道:“陛下,倭国又派来了使节团,希望和永徽四年一样,留在长安,学习我大唐礼仪。”
李治皱了皱眉,翻动着永徽四年的记忆,这才知道倭国遣唐使已经来过大唐两次了。
一次是贞观四年,一次便是永徽四年。
“你觉得可以同意此事吗?”他问。
戴至德见李治表情,隐隐觉得皇帝态度有变,小心翼翼道:“陛下,永徽四年,他们就来过一次,其中还有一位道昭和尚,拜师玄奘法师为师,学了三年佛法,去年才回倭国。”
李治冷淡道:“当时是当时,现在是现在,朕问的是现在,你觉得此事可行吗?”
皇帝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了,按理来说,戴至德应该立刻顺着皇帝的意思,拒绝他们。
然而倭人这次来唐的经历,非常坎坷,让戴至德生出一起恻隐之心。
“陛下,那些倭人心慕我大唐礼仪,为来大唐,漂流到一座岛上,使节被岛上蛮人杀死。”
李治皱眉道:“使节都死了,怎么还有使节来长安?”
戴至德赶忙解释道:“副使带着一小部分人逃了出来,跋山涉水,来到长安,足见其慕唐之心!”
李治道:“既然如此,他们的国书、贡品从何而来?”
“这……”戴至德愣住了。
李治沉声道:“这两年外交使节上,频频出问题,戴卿,你去年的考评是中上,你自己觉得合适吗?”
戴至德跪倒在地,叩首道:“臣有失职之罪,请陛下责罚!”
李治道:“朕再问你一句,倭国的要求,你觉得可以答应吗?”
戴至德昂首道:“岛国之民,不堪教化,断不可答应。”
李治点点头,挥手道:“退下吧。”
今天是初四,是正日大长假最后一天。
李治回到寝殿后,坐在暖榻上,思索了片刻,吩咐道:“伏胜,让薛仁贵、苏定方、李勣、裴行俭进宫一趟,在神龙殿议事。”
一个时辰后,王伏胜来报,说四人都已经在神龙殿等着了。
李治这才迈步前往神龙殿,从后门进去,绕侧门进入大殿。
李勣四人正站在殿内说话,见李治进来后,齐齐见礼。
李治抬手道:“不必多礼,都坐吧,今日请四位爱卿过来,是为了商议对吐蕃用兵之事。”走到北面龙案后坐下。
四人听到此话后,以苏定方最为欣喜。
去年皇帝把他调到营州,他还担心皇帝不想让他参加吐蕃之战,由薛仁贵取代自己。
李治缓缓道:“李公,你先把如今的吐蕃局势,和苏卿、裴卿说一下吧。”
李勣应了一声,说道:“去年薛将军将苏毗蓝雅带入长安,后来陛下又将苏毗人陵赞释放。如今苏毗茹的三个部落,已渐生不睦,与吐蕃的关系,也非常微妙。”
“只要今年我等继续挑拨,利用苏毗女王在长安的优势,很可能促使苏毗分裂。苏毗一乱,吐蕃其他地方也可能跟着混乱,到时候,便是对吐蕃用兵的最佳良机。”
苏定方和裴行俭听完后,都露出沉思之色。
李治缓缓道:“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