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7章 十一月,朔望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187章 十一月,朔望朝 (第2/3页)

敬玄旁边,听他提起待会朝会上的议题。

    李敬玄清了清嗓子,道:“上次李侍郎便提出过修改氏族志,只可惜因来济、韩瑷阻止,无法成事。如今这二人都贬到外州,正是重修氏族志的良机,诸位以为如何?”

    许敬宗道:“不知李相准备以何为根据,划分新氏族?”

    李敬玄道:“就根据李侍郎的建议,以官职为基准。除四后姓、酅公、介公外,以三公、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仆射为第一等,文武三品及知政事三品为第二等,以品定级,各位意下如何?”

    拥武派官员多是品级高,而出身低,此种分法,对大多数人都是有利的,纷纷表示同意。

    只有崔义玄没有吭声。

    李义府笑道:“崔公,您身为三品御史大夫,当可列入二等,并不吃亏,将来拜相,还能升为一等。”

    崔义玄淡淡道:“乍一看老夫确实没有吃亏,然而如此分法,二等和一等都会多了很多,将来的二等,还比得上现在的二等吗?”

    崔义玄因偏房出身,原本在清河崔氏并不受重视,后来凭着废王立武,升为御史大夫。

    皇帝解决关陇集团后,清河崔氏为求自保,推举崔义玄为族长。

    虽还只是个挂名的,但崔义玄也确实开始为崔氏考虑。

    李敬玄道:“崔大夫若是有别的意见,尽管可以说出来。”

    崔义玄沉默了一会,拱手道:“老夫没有意见,只不过,老夫忽然想起来有些事,需要和卢尚书商议一下,少陪!”

    转身朝远处的卢承庆走了过去。

    利则合,不利则分。

    这正是拥武派官员秉持的理念,原本并不值得奇怪。

    然而崔义玄此时离开,从侧面反应出来,因皇帝冷落,拥武派官员们已都有了跳槽的小心思。

    李敬玄面沉如水,道:“还有谁不同意,也可先说出来。”

    幸好,并没有人追随崔义玄而去,只不过还是有人提出了质疑。

    “李相,世家派还有个辛茂将,肯定会反对。卢承庆身为范阳卢氏,也绝不会同意,再加上咱们刚刚得罪了刘仁轨,只怕他也会反对。”说话的是袁公瑜。

    李敬玄道:“他们反对都没用,只要圣人同意就行了!”

    袁公瑜道:“您怎知圣人会同意?”

    李义府笑着接口道:“圣人依然在推行科举改革,世族便是障碍,只要修改氏族志,就能降低世族影响,圣人想来也是欢喜的。”

    李敬玄接着道:“如此修改氏族,对武将们也有好处,咱们并非势单力孤。”

    众人听二人说的有理,便不再反对。

    没多久,随着钟鼓声响,崔义玄大声道:“时辰到,入朝!”

    群臣在廊下列班后,进入两仪殿。

    等候未久,便见李治从角门进入大殿。

    叙礼毕,群臣在蹑席上安坐。

    李敬玄并不着急,准备等各州县的事情商议完毕,大家都比较疲劳时,再提出修改氏族志之事。

    最先出列的是兵部尚书萧嗣业。

    “陛下,安西都护府传来奏报,裴行俭副都护已带兵平定龟兹叛乱,龟兹王与宰相已尽释前嫌,龟兹国恢复稳定。”

    李治道:“很好,给裴副都护记上一功吧。”

    萧嗣业道:“臣领旨!”

    随着一名名官员出列议事,时间过的飞快。

    李治上了快两年的朝,也练出一身静坐的本领。

    大部分事情宰相们就能够商议出结果,也用不着他劳心劳力,最后负责定调就行。

    不多久,到了正午,廊下食之后,事情商议的差不多了,只剩下殿外各州县的官员,汇报一些地方事务。

    当益州一名司马奏事结束后,再无官员出列,李治朗声道:“诸位可还有奏议?”

    李敬玄见时机成熟,快步出列,拱手道:“臣有事禀奏!”

    李治道:“讲。”

    李敬玄随将修改氏族志的想法说了,话音一落,仿佛在湖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