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7章 长孙无忌最后的蹈舞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157章 长孙无忌最后的蹈舞礼 (第2/3页)

纥干承基’凭告发太子李承乾的功劳,保住性命,借此暗示他。”

    “房遗爱果然受到诱惑,向两人询问,他该告发谁,才能保住性命。两人并不理他,继续交谈,后面的话题,全都在谈论吴王李恪。”

    “房遗爱自然明白二人意思。他也猜到二人是受长孙无忌指示,不然不可能进入牢房。故而面见陛下时,诬告了吴王李恪。”

    李治听完之后,问道:“可有人证?”

    李贞道:“孙荣已死。当年那两名洛阳人,一个不知所踪。另一人去了西域康国,去年八月,臣终于找到他,眼下此人就在朱雀门外,他能指认长孙无忌。”

    李治目光转向长孙无忌。

    “元舅,您怎么说?”

    长孙无忌是永徽律的制定者。

    他当初选用间接诱供的方式,让房遗爱自行诬告,其实就是钻唐律漏洞。

    永徽律之中,并未针对诱导犯罪的具体惩罚条例。

    按理来说,只要他想辩解,别人根本拿他无可奈何。

    然而,此事长孙无忌早已告诉皇帝。

    此时辩不辩解,已不重要。

    长孙无忌沉声道:“老臣认罪。”

    李义府见局势明朗,缓步出列,拱手道:“陛下,既然长孙无忌承认陷害吴王,臣提议恢复吴王宗室身份,重新以亲王礼改葬。”

    李治道:“准奏。”

    许敬宗道:“老臣提议,将吴王流放的子女,全部赦免,挑选一人,承袭吴王爵位。”

    李治看了李贞一眼,道:“准奏,可册封李恪长子李仁为吴王。”

    李仁便是小吉。

    他当初被越王李贞用一个替身换出,藏在皇宫,就是防止长孙无忌对李恪后人赶尽杀绝。

    长孙无忌既已认罪,接下来就该讨论如何处置他了。

    许敬宗拱手道:“陛下,赵国公毕竟劳苦功高,身份特殊,臣提议,由御史台、大理寺和刑部一起会审。”

    这句话表面是帮长孙无忌说话,然而三司会审,是目前大唐权威性最高的审查方式。

    审问结果出来后,就要公事公办,连皇帝也不好轻易推翻。

    长孙无忌这些年来,做过的僭越之事,不在少数,倘若全部挖出来,只怕不仅是死罪,还要牵连族人。

    长孙无忌终于抬起头,朝李治看了过来。

    李治道:“既然赵国公已经认罪,就不必三司会审了,直接朝堂决议便可。不知诸位爱卿,以为该如何处置赵国公?”

    于志宁慢慢起身,沙哑着声音道:“陛下,赵国公虽犯有大错,念在他历经三朝,对大唐有大功,便将他削职为民,永不录用便是。”

    这话说的既是长孙无忌,也是他自己。

    他担心自己将来也有一天,步上长孙无忌后尘,故而想保长孙无忌不死,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李贞怒声道:“赵国公虽有功劳,然而吴王何其无辜,他是先帝子嗣,大唐亲王,为国家戍边多年,平白受冤而死,难道就白死了吗?”

    崔敦礼跟着出列,颤巍巍跪倒在地。

    “当年吴王之事,老臣也有不察之责,请陛下降罪。”

    这句话,便把李治也装了进去。

    当年处死李恪,李治最后也是同意的,同样有不察的过失。

    听到他这句话,原本想要出列附和李贞的人,都不作声了。

    李贞此时也进退两难。

    他虽想帮李恪讨回公道,却也不愿打皇帝的脸,站在原地,皱眉不语。

    李治忽然朝李勣看了一眼。

    李勣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快步出列。

    “陛下,赵国公是当朝国舅,确有大功在身,由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