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武媚娘的界限 (第2/3页)
许敬宗慢悠悠来到甘露殿,通传之后,进入大殿,拱手道:“老臣许敬宗,拜见陛下。”
李治道:“许卿,阎公的葬礼,你办的怎么样了?”
阎立德死后,李治命礼部以藩王标准举办葬礼,并且允许阎立德陪葬昭陵。
许敬宗道:“回陛下,阎公的灵柩,老臣亲自派官员陪同阎府家属,送到昭陵,业已下葬。”
李治道:“礼部可商议好了追赠官职和谥号?”
许敬宗道:“臣等商议之后,认为以阎公功劳,可追赠中书令、并州都督,谥号为‘康’,不知陛下以为可否。”
李治道:“可。这件事你办的不错,退下吧。”
许敬宗拱手告退了。
李治起身离开了甘露殿,沿着一条宫道,朝着后宫薰风殿方向而行。
来到薰风殿外,只见屋中传出一阵奇怪的声音。
李治进屋一看,原来郑贵妃正坐在一张长案前,肩膀上挂着面奇怪的鼓,形状像翁,腰有环,以丝带系于腋下。
那奇怪的声音,正是郑贵妃拍打在鼓面产生。
郑贵妃拍打的很投入,并未瞧见李治进来。
李治也制止了宫人喊她,站在门旁,听她击鼓。
过了一会,郑贵妃终于有所察觉,抬头一看,赶忙放下手中乐器,起身敛衽道:“陛下,妾身失礼了。”
李治笑着走了过去,道:“贵妃,你这击的是什么乐器,朕怎么从未见过?”
郑贵妃笑道:“这叫鸡娄鼓,是龟兹乐器。”
李治点点头,道:“朕突然想听你弹箜篌了,你弹一曲梅花三弄给朕听听吧。”
郑贵妃微笑领旨,命宫人取来箜篌,坐在案前,手指拨动间,一串串明快的音符流转而出。
李治其实并非真的想听曲,他想要好好考虑一件事。
听郑贵妃弹奏箜篌时,他感觉自己头脑最清楚,所以每次需要想事情时,就来听她弹奏。
如果李治记忆不错的话,毕正义的事肯定与李义府有关。
那么李义府这个宰相肯定不能当了。
如今的朝堂,好不容易形成一股平衡之势,倘若李义府罢相,可能又会平生波折。
李治要考虑好接替李义府的人选,将朝堂影响降到最低。
长孙无忌致仕后,朝堂原本有七位宰相。
韩瑷、来济代表世家利益。于志宁、崔敦礼代表中立。李勣代表军方。刘仁轨代表清流。李义府代表的是拥武派。
无论哪一人忽然罢相,他们身后所代表的利益群体,肯定会躁动不安。
比如李义府。
如果他被罢相,拥武派官员便无法在中枢发声,肯定会有所行动。
这些人李治虽不打算重用,但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将他们给处理了。
当初废王立武,他们都立有功劳,倘若李治表现的太不近人情,将来也没人愿意替他做事了。
换句话说,替换李义府的人选,最好也在拥武派官员中选择。
这些人中,有资格拜相的也就四五人。
许敬宗肯定是最有资格的一个,不过他虽然能干,却与武媚娘关系太近。
倘若拜他为宰相,很可能传达出错误讯息,让人以为自己又要让武媚娘参政,到时很容易惹出麻烦。
除许敬宗之外,崔义玄最有资格。
不过此人是清河崔氏中人,立场有些摇摆。
倘若他被世家派系拉拢过去,也很麻烦。
再然后是王德俭,他是许敬宗女婿,也并非好的人选。
突然间,一个人的名字出现在李治脑海中。
李敬玄。
此人打仗虽不行,但很擅长处理文事,而且刚被刘仁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