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宰相入宫 武后上表 (第3/3页)
话。
河北最大的问题是徭役。
其实严格来说,徭役不仅是河北的问题,也是整个封建王朝的问题。
百姓们一年必须服一个月役,负担沉重。
然而要想减免徭役,却也并非草率可以做出的决定。
这个时期官府力量有限,一些大的土木工程,必须征召民力来完成。
这也是生产力不足造成的。
那就只有一个办法,让官府出钱雇佣民力,完成那些大的工程。
可如此一来,国库压力太大,地方官府也更容易贪污。
所以徭役之事,急躁不得,需得慢慢筹谋,一步步尝试。
正思索间,刘仁轨来到殿外求见。
李治传他进来。
未几,刘仁轨进入大殿,叙礼毕,李治问道:“刘卿,朕召你过来,是有件事想听听你的看法。”
刘仁轨道:“臣恭听。”
李治道:“河北徭役沉重,导致百姓们连农事的时间都不够,致使田地荒芜,对于此事,你有何看法?”
刘仁轨沉吟了一会,道:“回陛下,徭役是我大唐税制,租庸调制的重要一环,要想改变,需分外谨慎。”
李治点点头:“朕知道,所以才问问你的看法。”
刘仁轨道:“河北徭役繁重,主要原因是折冲府太少,人口较多,登记在册的民役数量庞大。故而一些大的工事,官员为方便起见,直接征调河北民役。”
李治道:“这一点可能更改?”
刘仁轨道:“可以,只要陛下传旨州县,将杂役细分,规定一人杂役完成上限,如此可避免一人完成过多杂役。”
顿了一下,道:“这样也有缺点,如果分散征调民力,会导致工事完成时间增长。”
李治沉吟了一会,道:“增长就增长,总不能为图方便,就专征一地民力。”
刘仁轨道:“臣领旨。”
李治又道:“朕还有一个想法,可不可以在一个县城,试行一种政策,让官府不选择征调百姓,而是雇佣百姓。”
刘仁轨愣了一下,道:“陛下,这样岂不是平白花费更多钱?”
李治道:“你可以换一个角度想,选择雇佣的话,百姓就能自由选择。忙碌之人,可以耕地,不耽农事。空闲之人,可应募完成工事,也能得到一笔钱。”
刘仁轨皱眉道:“这样似乎并没什么变化。”
李治摇头道:“田也耕了,工事也完成了,忙碌之人和空闲之人都在劳作,都得到收获,如何没有变化呢?”
刘仁轨迟疑道:“站在百姓的角度来看,这样确实更好,可朝廷就要多花一大笔钱。”
李治道:“这叫提高生产力,百姓们生产力提高,国家产出就增多,花出去的钱,会从其他地方收回来。”
刘仁轨皱了皱眉,道:“似乎也有道理。只是到底好坏如何,未必能尽如陛下所想。”
李治点点头,道:“所以朕才想找一个县城,先尝试一下这种政策,观察结果。”
刘仁轨寻思道:“若只是一个县城,纵然出了问题,影响也不大。”
拱手道:“臣没有异议,只不知陛下想在哪里尝试?”
李治想了想,道:“就在河北吧,长孙诠是被外放沧州吧,他所在的县叫什么?”
刘仁轨道:“沧州,鲁城县。”
李治道:“那好,就在鲁城县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