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五章 皇宫蹴鞠(求首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六十五章 皇宫蹴鞠(求首订) (第2/3页)

目打分时,会考虑选手名气,适量提高分数。无名之人,往往会被无形压低分数。

    科举也一样,通榜对主考官影响很大,上榜之人,被录取的机会也会大幅增加。

    考生为增加及第可能,会将平日诗文和策论,写成卷轴,呈给有地位之人,以求推荐,位列通榜,这就叫干谒。

    这种卷轴则被称为“行卷”。

    高有道当年颇有才名,只因不屑于向权贵低头,故而未被列入通榜。

    狄仁杰道:“回陛下,通榜一般都是开考三天前出来,在吏部别院挂榜。”

    李治点点头,道:“通榜出来的那一天,你来告诉朕,朕要瞧瞧,这通榜之上,究竟有哪些人。”

    狄仁杰心中一动,暗道:“陛下似乎对通榜不喜,我是否应该劝一下杜兄,不要上榜为好?”

    转念一想,杜易简本就有真才实学,就算上榜,任由皇帝考问,也不会出差错,便打消想法。

    次日常朝时,李治在朝会上将武媚娘第二个提议说了,想试一试群臣反应。

    至于殿试和糊名的事,暂未提起。

    果不其然,当他提出增加一项考试内容后,群臣并未直接反对。

    “陛下,既然新增两题,甲第标准不变,乙第录取标准,应提高到八题。”韩瑷出声道。

    李治道:“每年科举录取名额就少,若提高到八题过乙第,只怕连十人都不到,科举岂不成一场笑话?”

    韩瑷道:“可降低到六题,乙第人数必定大幅增加,也不合适!”

    李治凛然道:“怎么不合适了?”

    韩瑷道:“朝廷每年官员空缺有限,倘若中举人数过多,将有一部分人难以通过诠选,去地方任职。长此以往,等候诠选的官员越积越多,难以安置。”

    李治朝刘仁轨道:“如今官职空缺很少吗?”

    刘仁轨道:“回陛下,最近一个月,有很多官员被弹劾问罪,罢官去职,朝中空缺并不少。”

    韩瑷急道:“那只是今年特殊情况,明年未必就有那么多官员受到弹劾,不可持久。”

    李义府笑道:“不如把入流的门槛提高一些,如此,就能多空出一些官位了。”

    朝中官员一共有四种来源。

    第一种是门荫入仕,数量最多。第二种通过科举。第三种,由地方官员举荐,接替自己。

    最后一种,则是从流外官,升为有品官。

    流外官又被称为大吏,比如各司衙门的文吏和胥吏,分为六等,待遇很低,工作量却极高。

    他们唯一的盼头,就是一步一步往上熬,最后熬到有品官,也算光宗耀祖了。

    在秦汉初期,官吏不分家,吏员升官,非常容易,到了隋唐,则出现明确界限。

    宋明两朝,更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