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06章 挥师南下(万字大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406章 挥师南下(万字大章) (第1/3页)

    “河淮流民、本属朕之赤子,天平将士,皆是功臣。困于岭西,脱身无路,方才不得已为乱。今朕下诏招谕,以同平章事刘瞻充招抚使。”

    “若弃逆归顺,一切不问,以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其余归顺将士尽皆解散归乡。所在诱谕,务称朕意。”

    咸通七年十月初七,当长安的招抚分别送抵光州与泰山境内后。

    面对朝廷的招安,本就毫无大志的王仙芝立马心动了。

    “左神策军押牙、监察御史……”

    光州州衙内,王仙芝望着这份圣旨,脸上意动之色无需言表。

    众人瞧他这模样,纷纷激动起来,尽皆开口道:“节帅,这朝廷招安,给了我等什么官职?”

    尚君长、尚让、柳彦璋、曹师雄、毕师铎等人纷纷投来期待的目光,王仙芝听后这才仔细查看,却发现朝廷只给予了他一人官职,并未给他麾下将领官职,这让他有些窘迫。

    “这……”

    王仙芝犹犹豫豫,众人见状便明了了朝廷态度,柳彦璋更是直接骂道:“招安!招安!招个甚鸟安!”

    “朝廷瞧不起我们,那便闹些事情来,好教朝廷知晓我等厉害!”

    “是极!”

    曹师雄与毕师铎先后开口,尚君长与尚让对视过后也道:“节帅,能否将圣旨给予我兄弟一观。”

    王仙芝心里不太情愿,但又不好拒绝,最后还是递出了圣旨。

    尚君长与尚让见状,脸色均不太好看。

    尚让更是直接开口道:“节帅,朝廷要您解散部众,前往长安担任京官,可您是否曾想过,您若是解散部众,那您还有什么本钱和朝廷讨价还价?”

    “等到了长安,您便就只有受人摆布的份儿。”

    “而且节帅,你知道自己是什么人吗?”

    尚让的问话让王仙芝不由迷惑起来,他皱眉道:“我能是什么人?”

    眼见王仙芝如此,尚让忍不住摇头叹气:

    “如果您只是个“胁从”,朝廷还有可能放过不问,可你是“贼首”啊!”

    “即便您解散了部众,归顺了朝廷,可朝廷能对您放心吗?”

    “恐怕日后您只要稍有嫌疑,朝廷便随时要置您于死地。”

    “须知在本朝之初,雄踞江淮的草军统帅杜伏威便曾审时度势,认为天下必将为大唐一统,于是向朝廷称臣。”

    “朝廷得知后,也是要求其放弃部众,前往长安朝见,并在长安为官,以身为质,使朝廷因此而轻取江淮。”

    “高祖皇帝李渊,起先虽给了杜伏威极高的礼遇,并赐姓“李”,编入宗室的家谱,封为吴王,但大唐平定天下后,他还不是成为了李渊的眼中钉、肉中刺,最后落得个削爵革职,抄家没产,逮捕入狱,妻儿全部送入官府为奴的下场。”

    “节帅,您不妨想想看,论功绩、实力、官职,您有哪一项比得上当年的杜伏威?”

    “杜伏威入朝后都保不住自己的性命,您凭什么认为你入朝就能幸免?”

    “就算不提杜伏威,可昔年王守文、吴煨二人可曾幸免?”

    尚让看得十分透彻,毕竟他比历史上多了几年为寇招安、南下戍边的经历。

    只是王仙芝听后,却依旧瞻前顾后,似乎想要反驳尚让所说,又找不出理由。

    尚让见状,不由得对王仙芝生出几分失望。

    在尚让看来,朝廷的这次招安根本没有诚意,但却并未让人感到意外。

    让人意外的是,它竟然差点儿就说服王仙芝了,这不由让尚让对王仙芝这个“节帅”产生了失望与怀疑。

    不过本着人臣的身份,他还是继续劝说道:“若是不出某预料,朝廷必然也在招抚庞勋、黄巢之流。”

    “此二人若是目光长远,且朝廷招安二人条件与我师相当,那二人必然不会接受招安。”

    “节帅您即便不信某,也当信庞勋与黄巢的抉择吧。”

    尚让说罢,毕师铎也作揖说道:“眼下外面行商都在流传朝廷惨败于陇右,本以为是虚言,如今朝廷既然招安节帅,那必然属实。”

    “若朝廷战败于陇右,关中必然岌岌可危,节帅现在只因为这芝麻绿豆大小的小官接受招抚,岂不为黄巢、庞勋耻笑?”

    二人的劝说,倒是让王仙芝原本想要接受招安的心思慢慢降了下来。

    “好,既然如此,那便等黄巢和庞勋看看,瞧瞧他们是何态度!”

    王仙芝颔首应下,众人见状松了口气,而尚君长也趁机开口道:

    “眼下我军仅占据光州、申州,实力弱小,所以朝廷才轻视我等。”

    “更何况此前能安心发展,全赖黄巢在河南道吸引官军。”

    “如今黄巢南下去到了蕲州,北边就只有庞勋,必然独木难支。”

    “不如我军也弃了申州、光州,西进攻取邓、唐、随、安等州,得南阳,谋夺江陵。”

    “届时官军即便来攻,也能从容撤往江陵府去,再不行就撤往长江以南,占据洞庭湖四周来抵御官军!”

    尚君长的分析并无问题,河南道除洛阳以外,其他地方基本都被祸害不轻,要不然他们也不能动辄拉出十几万、几十万的流民来攻城。

    现在河南道流民四起,根本没有东西可抢。

    虽说他们已经在光州、申州发展了几个月,但若是官军南下,就这点家底,很容易就被官军捣毁。

    南边是什么情况,没人比一路从岭西打回中原的他们更了解了。

    以他们如今的兵力,即便拿不下江陵府,也能占据洞庭湖附近,依靠长江来抵御官军。

    王仙芝被尚君长说的十分意动,当即道:“既然如此,那便裹挟光、申二州百姓,西进攻取唐邓二州,伺机南下!”

    “节帅英明!”眼见王仙芝被说动,众人纷纷赞颂起了他。

    只是站在众人身后的毕师铎眼神闪烁,似乎因为王仙芝刚才的表现而隐隐升起了别样心思。

    倒是在王仙芝他们决定舍弃淮南,西进山南东道的同时,泰山的庞勋也接到了朝廷的招安旨意。

    哪怕朝廷愿意让他在地方担任团练使,但给出的兵额只有一千五百。

    庞勋无疑比王仙芝看得更长远,因此他当即拒绝了圣旨上的招安条件,与康承训讨价还价了起来。

    庞勋希望保留部众,定兵额七千,并充任徐泗团练使。

    康承训得知后,当即便把他的条件写为奏表,送往了长安。

    消息抵达长安时,已经是十月十五日,凛冽的冬风使得长安内外百姓都穿上了冬衣。

    今年的长安街头与城外没有了流民与乞丐,只因三军需要民夫,郑畋便下令将沿途流民和乞丐编入民夫之中。

    流民因他而得到了冬衣与食物,而郑畋也常常往返于陇州与长安,只为得到钱粮来继续修筑安戎关、制胜关。

    【己卯,臣率精骑八百,马步二千追及贼至木峡,贼首斛斯光出击而战。】

    【臣麾先锋逆击一呼而败之,贼首斛斯光仓惶穷迫,以七骑逃入木盘关,弃辎重牛羊杂畜满山谷,连延百余里,臣收其牛羊杂畜,杀贼七百六十五,俘贼二千三百七十六……】

    “呵呵……”

    咸宁宫内,李漼看着这份由泾原送来的李承勋奏表,忍不住冷笑出声。

    殿上,三相四贵及郑畋八人眉头微皱,李漼则是拿起奏表,隐隐压着脾气道:

    “李使君果真良将,朝廷刚刚在秦州打了败仗,他便在陇山杀俘贼军三千余众。”

    “郑相,朕想问问你,叛军如今在秦州有多少兵马,不知朝廷此役杀俘贼军三千余众,是否能算重创叛军?”

    李漼明知故问,郑畋见状也知道皇帝是准备拿李承勋开刀了,但他也没有惋惜,毕竟李承勋的表现实在太过了。

    莫不是以为朝廷没有了他和他麾下三万兵马,便守不住陇州和泾原了?

    想到这里,郑畋这才作揖道:“叛军在秦州应不下三万兵马,若是李使君真的杀俘叛军三千余,那叛军必然遭受重创。”

    “好好好……”李漼要的就是郑畋这话,因此他说出口后,李漼便下旨道:

    “传旨,加授李承勋柳城县子,令其即刻讨击木盘关,限其开春前拿下木盘关。”

    “若开春前,朕无法看到他拿下木盘关,即夺职回京!”

    李承勋既然谎报战功,李漼也不介意将计就计。

    “臣领旨……”

    徐商等人纷纷领旨,李漼则是询问道:“朝廷败于陇右的事情,朕听闻已经传遍了河淮及河东、河北、剑南等道,是否?”

    “这……”徐商几人面露犹豫,毕竟半个多月时间就将如此大事散播于诸道,要么其身后必有推手,要么就是某些大臣不断说漏嘴,这才弄得天下皆知。

    以朝廷的风气,后者虽然很不可思议,但反而是最令人信服的。

    毕竟长安有诸镇进奏院,只要诸镇肯花钱,总能撬开一些官员的嘴巴。

    “诸镇态度如何?”李漼黑着脸询问众人。

    路岩见状,当即上前先行回禀道:“表面还算恭敬,不过许多藩镇都以河淮战乱,暂时停罢钱粮起运。”

    “今岁朝廷能收钱粮绢帛等赋税折色,应该不足一千五百万贯……”

    一千五百万贯,这放在十年前,已经是十分不错的财政收入了。

    可问题在于,李漼几次加税,最高时候甚至得出了二千二百万贯的财政收入。

    眼下只因为刘继隆在西境作乱,加上河淮两道盗寇纵横,便直接少了七百万贯的赋税,这让他如何不动怒。

    “朕听闻李国昌的兵马已经抵达宋州,刘瞻为何还不发兵讨贼?!”

    李漼声音隐隐压着怒气,路岩见状则是说道:

    “今早诸道奏表送抵,南衙方才知道庞勋、王仙芝二贼并未接受招抚,王仙芝出兵进犯唐州,庞勋不愿舍弃部众,希望朝廷册封他为徐泗团练使,给兵额七千。”

    “荒唐!”李漼忍不住道:“七千兵额,他也敢要!”

    “臣也如此认为。”路岩连忙附和,同时说道:

    “更何况,庞勋及王仙芝都是贼首,即便归顺,也应该入京为官,裁撤部众才对,绝不可安置地方。”

    路岩的这番话,倒是引得徐商、于琮、亓元实等人纷纷点头附和。

    在他们看来,这些作乱的军将本就该死,若非朝廷没有心神分兵作战,他们的下场早就如当年的王守文、吴煨那般了。

    即便如今朝廷要招抚他们,也不可能放任他们在地方上为将,给予虚衔在京中吃份俸禄,便已经是朝廷给他们的最好恩典了。

    “陛下……”

    关键时刻,郑畋主动站了出来,对李漼作揖道:

    “陛下,眼下最重要的是安抚庞勋、王仙芝,然后尽力剿灭黄巢。”

    “既然王仙芝选择攻打唐州,那倒不如暂时稳住庞勋,然后令康承训与刘瞻会师,南下将王仙芝、黄巢一并围剿,再调头对付庞勋也不迟。”

    “庞勋藏于泰山中,不易围剿,但若是他们撤回徐泗二州,那便好对付多了。”

    郑畋的话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