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02章 连摧三军(万字大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402章 连摧三军(万字大章) (第2/3页)

兵后重整队伍,这才步步为营的撤向后方落水道营寨。

    官军所属的民夫们见状不对,当即涌出营盘,逃往了后方营寨。

    张武眼见如此,并未着急追击,而是成功击破并俘虏了关墙上数百神策军后,这才下令打开城门,接应关外大军与民夫进关。

    伴随着城门打开,关外的刘继隆当即率领五千马步兵与六千步卒进入关内,留下高进达及一千多步卒护卫民夫跟随。

    战事从开始到结束不过区区一个半时辰,刘继隆率军入关后,便见身上溅满鲜血的张武朝他快步而来,随后果断跪在他身前作揖。

    “节帅,某轻敌冒进,致使一百多弟兄及某身陷囹圄,请节帅治罪!”

    张武有些羞愧的低下头,此时他回想起刚才那一幕,也不由得心惊胆颤。

    他作为先登大军的都尉,理应不该那么靠前,但他急于表现自己,结果差点带着一百多人覆没于关内。

    好在刘继隆迅速接过指挥,派人炸开了豁口的杂物,不然他们还真是生死难料。

    对于他的反思,刘继隆心中满意,颔首道:“诸将先登擢功二级,兵卒三级,汝以功抵过,仅擢一级,以为如何?”

    “谢节帅拔擢!!”张武没想到自己还能有拔擢的机会,刘继隆则是笑道:

    “好了,时辰尚早,你留下体力不足者驻守此关隘,余下兵马立即随某出征,今日要彻底敲定这伏羌河谷归属!”

    “是!!”

    张武连忙起身,随后匆匆布置,带着两千多并未消耗太多体力的步卒,乘坐挽马车与刘继隆所率兵马朝官军追去。

    从关隘到落水道营寨,此距离不过五里罢了。

    因此当刘继隆率兵追击而来时,王式连清点死伤的机会都没有。

    只是神策军肉眼可见的少了许多人,致使兵卒们士气低落,王式也脸色难看。

    他率军撤入落水道营寨之中,此营寨依托落水道,易守难攻。

    杨公庆所率四千神策军加上撤回的四五千神策军和不足三千的天雄精骑,近万兵力驻守其中,粮秣充足。

    王式有信心依托营寨,再度给刘继隆造成伤亡。

    只是不曾想刘继隆率军经过营寨后,压根不予理会他,而是直接留下五千马步兵堵住营寨暴露出来的三座寨门,自己亲率七千余马步兵往伏羌县攻去。

    眼见他舍弃自己而去,王式脸色骤变,他急忙看向赵黔:“平川守军可有消息传来?!”

    “这、未曾……”赵黔错愕,不知道眼前为什么还有必要讨论平川的守军。

    只是随着他回答过后,他也脸色骤变,不由想道:“您是觉得刘继隆会夹击伏羌,三阳川的叛军会进击平川,配合刘继隆夹击伏羌县?”

    “没错!”王式急色道:“率军出营寨,策应伏羌城!”

    王式如此急色,不是因为他担心伏羌城丢失,而是因为伏羌城内有杨玄冀。

    杨玄冀是四贵之一杨玄阶的同宗弟兄,若是他失陷于贼手,整个北司都得疯。

    正因如此,刚刚撤入营寨的他们,只能留下被陇右军重创的那原四五千神策军,从杨公庆手中调走驻守此处的四千神策军及三千天雄精骑出营。

    随着他们率军出营,原本还要准备进击伏羌的刘继隆也得到了塘骑回禀。

    “节帅、官军出营要与我们交战!”

    “出营?”

    马背上的刘继隆略微沉思,他并不知道伏羌城内有杨玄冀的存在,只当是王式准备配合伏羌城的守军夹击他。

    思绪落下,他调转马头道:“既然他要斗,某便与他斗!”

    他将三军转换前后,向二里外的落水道营寨进击而去。

    与此同时,伏羌县内忧心忡忡的杨玄冀也得到了刘继隆攻陷关隘的消息。

    “你说什么?!”

    县衙内,杨玄冀得知此事,当即催促左右道:“快,撤往落水寨!”

    他吩咐左右,同时向外走去骂道:“王式此僚,昨夜还将士气鼓舞如此,平日里更是吹嘘伏羌如铁壁,定要让陇右付出无数死伤,如今却不到一日便被攻破,狗鼠的家伙!”

    于他而言,保全他性命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他毫不犹豫的准备出城,将城防交给了军中的都虞侯来节制。

    他带着数十名乘马的亲随,试探着往落水道赶去。

    在他赶去的同时,刘继隆率军来到了落水道营寨外。

    身后渭水滔滔东去,眼前秦岭营寨兵出而来。

    擂鼓车上,赤膊上身,虎背熊腰的步卒紧握鼓槌,目光死死盯着陇右中军处。

    刘继隆坐在马背上,与张武一前一后,身后则是十余名马上旗兵。

    他目光如炬,扫视对面二百余步外的官军。

    不足三千的精骑,以及四千左右的神策军步卒,还有营寨内的数千接应步卒。

    以一万二对一万出头,本就占据优势,更何况神策军将领都是一群理论派。

    面对这样的敌军,刘继隆目光看向年纪轻轻的张武:“张武,若是你节制大军,你觉得应该怎么打?”

    张武闻言连忙作揖,心想这是节帅对他的考校,于是连忙说道:

    “末将以为,步卒结直阵三重,战锋压上破阵,再以马步兵侧翼突击即可。”

    “这群禁军就是群软脚蟹,末将先祝贺节帅获甲万具,大捷大胜!”

    张武虽然才二十五六岁,但他早年跟随家人在渝州泛舟船为生,见过了形形色色的人,年幼时也道尽了各种阿谀奉承的话。

    后来山南西道越来越乱,加上朝廷三次加税,他阿耶那船夫生意也做不下去了,故此带他投向陇右。

    由于他阿耶操船手艺不错,全家被安置在了武州盘堤县,阿耶为船厂操船为生,而他兄弟三人则是先后投军。

    他虽投军晚,但在伏俟城讨击土浑部落的时候立功得到拔擢,后来擢升为别将,驻守故道石堡。

    细细算来,四个月前的他还只是个别将,如今被拔擢一级,战后最少当个州长史或别驾了。

    “你说的确实不错,不过还不够……”

    刘继隆听完张武所说,随后开始取出马鞍前的五色令旗,沉着挥舞起来。

    伴随着他的挥舞,身后的旗兵纷纷开始挥舞旌旗,旗语传递间,七千陇右步卒开始结阵为曲,以锋矢阵正面进击。

    “呜呜呜——”

    “咚!咚!咚……”

    号角声与鼓声齐齐作响,七千陇右步卒结阵成曲,以前军三千人作战锋,中军二千人做驻队,后军二千人做跳荡。

    眼见他们开始出击,刘继隆继续沉稳挥舞令旗,旗兵继续传递消息,而这次五千马步兵中除一千留作驻队以外,余下四千马步兵作马军分兵左右两翼,做奇兵出击。

    “传令、前军战锋弩手去贼一百五十步即发箭,弓手去贼六十即发箭。”

    “若贼至二十步内,战锋先行压上,射手、弩手俱舍弓弩,各先络膊,执刀枪等待战锋破阵。”

    “若敌军阵脚稳固,战锋队打贼不入,即着弓弩手执刀棒齐入奋击,马军、跳荡、奇兵不得辄动。”

    “若前军被贼蹙迫,跳荡、奇兵、马军闻哨声迎前腾击,战锋回阵整顿,缓进向前。”

    “各团量抽捉马人,若临斗时敌军出精骑侧翼突击,战锋队却其锋,捉马人及应捉马,捉者立斩。”

    刘继隆声音沉稳,十二名旗兵闻言分别挥舞旌旗。

    一时间,各军、团开始执行军令,一万两千兵马有条不紊,宛若一台精密运转的战争机器。

    面对这台战争机器,原本还只是紧张的神策军将士,此刻瞬间冒出冷汗。

    不只是他们,便是天雄军的精骑都紧张握住了缰绳,赵黔与杨公庆二人眼底闪过惊骇,面面相觑间,只能将目光投向面色凝重的王式。

    此时的王式面色凝重异常,手中令旗挥舞,身后八名旗兵不断跟随他令旗挥舞旌旗,传递旗语。

    单从旗兵数量就能看出,王式与刘继隆的差距。

    八名旗兵在王式令旗纷飞下游刃有余的接收并挥舞自己所得旗语,可对阵的陇右十二名旗兵却聚精会神,根本不敢眨眼,生怕错过刘继隆传达的任意一条军令旗语。

    “这刘牧之……”

    王式已经五十有八,很少能遇到让他激动且畏惧的事情了。

    此前刘继隆仅率领精骑时,他尚且还看不出双方行军布阵的高低。

    可如今二人皆以堂堂之阵对战,双方差距立马就显露出来了。

    两军还未交锋,王式便已经被稳压一头。

    这还是王式军中有精骑的情况下,而刘继隆只能用马步兵充当精骑,三军并不完全。

    饶是如此,刘继隆依旧从容,可王式已经技巧尽出。

    在二人令旗翻飞的同时,两军距离不断接近。

    二百步、一百五十步、一百二十步……

    “放!”

    “哔哔——”

    伴随着双方战锋队头麾下令旗,吹响木哨,数以千计的弩矢被射出,于空中碰撞交织。

    有的碰撞跌落,但更多的纷纷射入敌军阵中。

    这个距离下,弩矢只能起到干扰的作用,但陇右军阵型不乱,稳步向前。

    相比较下,神策军阵脚动乱,王式脸色一变。

    双方兵员素质相差太大,王式额头缓缓冒出一层细汗,精力高度集中让他不免头疼起来。

    一百步、八十步、六十步……

    “放!”

    “哔哔——”

    依旧是同样的场景,双方战锋队弓手开始射箭干扰,神策军依旧处于下风。

    “节帅!”

    “看到了。”

    旁边的张武忽然开口,刘继隆沉着回应,只因二人瞧见了伏羌方向,数十名骑兵贴着秦岭山脚冲向落水道营寨。

    “怪不得主动出击,原来是伏羌县有大鱼。”

    刘继隆手中动作不停,嘴上却轻嘲起了官军的情况。

    若是王式率军驻守营寨,刘继隆也得费一番手段才能拿下王式,兴许会死伤数百上千人。

    结果王式为了救伏羌县的这只大鱼,竟然主动出击来接应对方,倒是省去了刘继隆一番手段。

    “节帅,要不要末将等会率军将其捉住?”

    张武雀雀欲试,可刘继隆却摇头道:

    “不必,能让王式接应的人,唯有北司那群宦官。”

    “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