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六章:燕太子丹归燕,燕国紧急加强 (第3/3页)
等极为无礼的举动,却让望着马车远去的燕太子丹深深感叹了一句:
“真是高义。”
有了和长安君的公开会面,他在秦国的路途,应该会走地很顺畅。
宵禁之前,燕太子丹的马车车队出了咸阳,向着东北而去,踏上回家之途。
赵公子谊羡慕有加,再次懊悔没有应长安君之请,给长安君送去拜帖。
他几乎每天都送。
但这些拜帖都如石沉大海一样,连个回应都没有。
赵谊猜测,定是自己先前行为让长安君生恼,所以才不想与自己有交流。长安君这等君子生气便是生气,毫不虚伪。
赵谊想要亲自去拜访长安君。
但长安君住在秦王宫,秦王宫可不是他随便就能进的。
于是,他就只能继续送拜帖,并着人注意长安君行踪。宫中进不去,那就在宫外好了。
成蟜宫,李一宫。
嬴成蟜坐在桌案前,脑海中仔细回想前世的这段历史。
赵公子谊是春平侯,而春平侯归赵之后好像是成为了秦国间人。
瞄一眼那一堆叠放得有半人高的拜帖,少年捏着下巴,有些拿不定主意。
从当下赵谊表现来看,他实在看不出赵谊有被策反的可能。若是把赵谊放回赵国,无异于放虎归山。
是相信历史。
还是相信自己。
少年想到了死去的蒙毅,面色有些发白。
历史其实一直在变,只是他没有注意到而已。
他呼出一口气,又想起了曾与之有过不少交集的赵王偃。
说实话,在赵国与赵王偃相处的过程中,少年没有察觉这位赵王特别差。
至少和燕王喜相比,少年觉得还是赵王偃好一些。
立娼女为后,立郭开为相邦,这种荒唐的事,那个显得很是机灵的赵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与赵偃相比,赵谊确实是要强出太多太多。
当今赵国,因为强秦蛰伏治水,边大将李牧横扫大漠,声势如日中天。
李牧的崛起,完全填补了老将廉颇离去造成的动荡。
西北打胡人,东北打燕国的李牧,向这个天下宣告新一代的战神来临,堪称以一己之力强行拉了赵国一大把。
“这可不行啊。”嬴成蟜自语。
燕太子丹不想看见一个强大的赵国,他更不想。
由始至终,周游过列国的他,都认为能和秦国兵马堪比的,有且只有赵国的兵马。
赵国不能崛起。
得给赵国找点事干。
赵国太强,想要阻止赵国腾飞,有两个方法。
一个是加强燕国。
一个是削弱赵国。
削弱赵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赵谊放回去——前太子应该还是有一大批拥趸的吧?
嬴成蟜不想放,那就只能先加强燕国。把燕太子丹放回燕,希望能让燕国多撑一会。
赵谊并不知晓。
就算他那日跟着燕太子丹一同去了白家,也并不能归赵。
而燕太子丹就算拒绝去白家,现在也依旧会归燕。
强者找借口敷衍弱者,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
手托着下巴,少年换了一个姿势。
他记得,因为李牧抢夺燕国城池,所以燕将剧辛在春暖花开之日,在李牧要率领大军驻扎在边境不能擅离时期,领大军伐赵。
这场战争,燕国输了。
名将剧辛,有剧子之称,先为赵将后为燕将的老将不是输在李牧手里——李牧在边境戍守。
而是输在他的老友,赵国老将庞煖手中,
既然是加强燕国,削弱赵国,那自然就不能让燕国输。
嬴成蟜眼中闪过缕缕寒芒。
若是他没有记错的话,当下的庞煖,赋闲在家,并不被赵王偃重视。
赵王偃起用庞煖迎战燕国,也不是想起了庞煖,而是郭开的提议。
嬴成蟜觉得郭开当初提这个谏言,也是死马当活马医,却没想到还真挖出来一个老宝。
嬴成蟜思索片刻,执笔,在一卷空白竹简上奋笔疾书,将所思所想诉诸于竹。
若是庞煖死了,赵国还会不会赢呢?
赵国将领虽多,但剧辛也不是泛泛之辈,能够把剧辛打败的人,应该也不是那么多吧?
嬴成蟜心中想着事情,笔下的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