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两百五十三章:嬴政善,号贤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两百五十三章:嬴政善,号贤君 (第1/3页)

    许是之前一个个王令下的太过轻微,言语力度不大。

    虽然每条命令都至少牵扯两个重臣,一去一留。但文武百官心中那份忐忑确实慢慢平和下来,就像秦王政的语速语气。

    本来就是臣理亏在先,王收回点权力那不太正常了吗?哪有犯了错不用付出代价的?对面是王又不是贱民奴隶。

    及至听到王上要立储,还是要立其弟嬴成蟜,众人平静下来的心湖才重新有了波动。

    不大,一片落叶造就的涟漪,泛不出两步。

    秦国王位继承制度除了父死子继外,确实也有兄终弟及的传统。

    秦武公去世,没有将王位传给儿子公子白,而是传给了弟弟秦德公,开了兄终弟及的先河。

    秦德公在位两年去世,没有学其兄,传位给儿子,其子是为秦宣公。

    但秦德公不学兄长秦武公,他儿子秦宣公学。

    秦宣公去世没有将王位传给儿子,而是学伯父秦武公,传给了弟弟秦成公。

    秦成公也学其兄,去世后没有将王位传给儿子,又传给了弟弟秦穆公。

    秦宣公、秦成公、秦穆公,一个国家,连续三位君主的关系不是父子而是兄弟,只有秦国干出过这样的事。

    秦国以此制,造出了一个怪物。

    秦穆公,毫无争议的春秋五霸之一,哪个版本的春秋五霸都有他。

    无独有偶。

    秦国在数百年后,又一次兄终弟及,又造出来一个怪物。

    秦昭襄王,战国大魔王。

    这里面透着的不是玄学,而是秦国宗室骨子里就有点疯。国在前,家在后,不惜一切代价地强国,奉行强者为王。

    秦武公开创兄终弟及,是认为弟弟比儿子厉害,秦国在弟弟手里会比儿子手里发展更好,于是就交了。

    后面秦宣公、秦成公也都这么想,这么干。虽然他们的儿子也不差,但没有弟弟强,那儿子就滚一边去。

    若说这种是顺位继承,不足以体现秦王室疯癫的特点。

    那秦昭襄王以小宗入大宗,以谋反之实坐了王位,宗室不但不声讨,反而全力支持呢?

    秦王子楚除了长兄秦傒,杀尽兄弟,秦傒还死死站在秦王政背后呢?

    只要身体里流着秦王室的血,别管争王位杀的多激烈多血腥,出结果以后秦宗室就全力支持胜者。

    大宗被小宗反了?资源比小宗多那么多还没干过小宗,那就活该去死。

    然而,即便秦王室传统如此,知道这个传统的和不知道这个传统的秦臣们,多多少少都有些诧异。

    王上刚掌权,就急着立储?

    王上自己还没到及冠的年龄啊,太着急了吧?

    而且历史上兄终弟及顺位继承是因为子不如弟。

    王上还没有孩子呢,急着立长安君作甚?

    脑子转的快的文臣想不通,大多直肠子的武将也想不通。

    他们互相看看相熟之人,然后纷纷应声。

    立储这件事很大。

    但既然有传统,而且是在这个极为敏感的节骨眼上,就别触王上霉头了吧。

    王上自己都愿意,他们有什么说的。

    倒是长安君……许多服侍过秦昭襄王的老臣轻微嘬牙花子。

    算上今王,公子成蟜是得到了四代秦王的认可啊。

    秦昭襄王就抱着公子成蟜上朝听政,秦孝文王更是爱煞了公子成蟜,秦庄襄王为了公子成蟜讨伐燕国,当今王上在没及冠没儿子的情况下立公子成蟜为储君。

    历史上有哪个国君是前四代国君都极度认可为继承人的吗?没有。

    这么被认可的一代过去就为王了,二代都少见,哪有连着四代的。

    众臣于思绪纷飞间,又听到用平缓语气道出的两个字。

    “退朝。”

    下午开的正式朝会,秦王政第一次召开的朝会。

    战战兢兢地开始,轻描淡写地散去。

    秦王政做了许多大事。

    废相邦、立两相、楚系掌朝堂、心腹监咸阳、立弟弟为储……一说起来就是一大堆。

    但真正被朝臣记在心里的,印象深刻的,一件都没有。

    除了立储这件事有些小小地出乎朝臣意料,其他事情都是朝臣想到的。

    没有意外,就没有深刻印象。

    看来接下来的日子会和往常一样……老秦贵族和外来人大多如此想着。

    秦王政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