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四章:神灵降秦,秦王问天,相邦办学 (第3/3页)
王政的人许多都没了动静。
大家静静看待事情发展,想要知道这位疯狂的权相接下来还要做什么事。
老将蒙骜修书一封,快马加鞭送到为函谷守将的儿子蒙武手中。
蒙武展开昂贵的兽皮书,只看到了六个字:
【见虎符,亦不动。】
任期三朝函谷守将的蒙武倒抽一口凉气,没有想到事态已经发展到如此严重之境地。
他遥望着远处的咸阳,回想当初那个跟在公子成蟜身边,为公子成蟜一句话吓到体颤的胖商人。
怎么也无法和当下这个秦国有史以来权力最大,能直接威胁王室的相邦联系在一起。
相邦府,主堂。
为一众秦国高层所瞩目的吕不韦,依旧静静地批阅着竹简,悉心对秦国一切作出部署。
“主君。”赵底入门轻唤。
“来了。”吕不韦应声:“先坐,待我批完。”
“唯。”
赵底坐在椅子上,看着满地的竹简,看着自己的主君。
今日的主君,比昨日的主君,鬓角又多了白发。
赵底深吸口气,缓缓吐出。
[死,就死吧。]
赵人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在听到搁下毛笔的“啪嗒”声后,赵底精神一振。
自动起立,站直身体,等候吩咐。
吕不韦左手揉着右手,有些许疲惫地道:
“五十一万七千金下发,该有不少蠢货动心吧?说给本相听。”
“唯。”赵底应了一声,一五一十地背诵:“白家四子昨日到了一个得千金的农夫家中,胁迫农夫交租用土地之金……”
赵底这一讲,就是近半个时辰……
吕不韦眉头紧锁,鼻息不断加重。
他早就知道这帮贵族什么德行,可真待事情发生后还是忍不住的气愤。
《秦律》确实严苛,这个范围只限于百姓。
商鞅在世时,以老秦贵族七百人头震慑住了秦国贵族。
商鞅死后,一切渐渐复变。
虽然历代秦君依旧在行商君之法,但早已没有最开始那般一视同仁了。
秦国贵族想要在《秦律》内玩死不识字的秦国百姓,实在是太容易了。
赵底最开始所提到的白家四子逼收租用土地之金,听上去似乎合情合理,实际上完全不是一回事。
秦国变法后,土地是可以私人拥有的,最开始切切实实分到了百姓手中。
但随着天灾人祸降临,一天做工活一天,没有对抗风险能力的百姓就只能贱卖良田予贵族,以求活命。
这就是贵族的底蕴。
贵族在对付百姓时,不需要欺男霸女强占良田。
只需要活着,最终百姓会双手奉上良田与自己。
良田归属贵族所有后,贵族会再租给百姓耕种。
这个租价,《秦律》就管不了了。
这是人家私人的田,《秦律》定不了价。
白家四子吞并自家佣户的千金极为简单,只用了一份新鲜出炉的前三年租金账目——正好千金。
这份账目上最旧的地方,就是印着佣户手印的地方,也是唯一真实的地方。
百姓多不识字,只能在心中记下土地租价多少。
但官府不认记忆,认字据。
白家四子夺千金这件事,就是闹到廷尉府,也是白家四子有理。
见主君越发生气,还没讲完的赵底暂停言语。
沉默片刻后,强笑道:
“这还是在主君威慑之下,他们才不敢太过放肆,还是在法令规章内行事。
“主君一声令下,底就能将所有事情查个水落石出。
“拼接字据这种事,骗骗百姓还行,骗不了廷尉府。”
吕不韦眼中流露意动之色。
这位权相闭上双眼,坐直身体,隐忍良久,方道:
“不是时候。”
再次睁开双眼,吕不韦双目已经恢复清明,只是还残留着几许不甘:
“办学!”
一个月,咸阳连起八学堂。
这些学堂打着“识字读书,得下一个千金”的名号招收学子。
贵族、百姓,一视同仁。
而正因为这一视同仁,致使学堂内只有百姓,没有贵族。
和贱民同堂而学,是耻辱。
几乎所有秦国高层都知道,这学堂是吕不韦所办,但没有几人会在意。
既然吕相愿意教一些贱民识字,那就教呗,又不是他们出钱。
至于这些贱民学会文字之后,会不会对他们的官位发生冲击。
除了嬴成蟜,几乎没有秦国高层考虑到这个问题——太荒诞了。
就算是有,在五十一万七千金面前,那也是没有。
官位是以后的事,钱财可是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