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女为知己者死,大秦东出! (第3/3页)
在长平之战中打没了男人。
燕国若是捡秦国便宜,就会和赵国一个下场。
燕王喜嗤之以鼻。
反驳说长平之战之所以能打响,是因为秦国打到兵力没有折损。
秦国灭赵,兵力会没有折损吗?
秦国吞并赵国,不需要士卒、时间吗?
秦国消化赵国,不需要士卒、时间吗?
燕国有了这些时间,仗着抢来的土地大肆发展,到时候就能把秦国一口吞了。
若只是赵国使者、太傅鞠武,是不足以让燕王喜改变心意的。
但,魏国、韩国来人了。
魏国使者唐雎、韩国使者韩非,明确地表达了魏王、韩王态度——合纵伐秦。
若是燕国不顾全大局,那魏国、韩国,就只能为了大局,和赵国一起伐燕了。
秦在治水期间,竟然还能够有兵力攻韩、攻赵。
被打懵逼的韩国自不用说,已经想要跪地唱征服了。
看着两兄弟被打的魏国震惊不已。
秦国攻的第一个国家要不是韩,而是魏,魏国也得丢地。
秦国夸张的战力,让三晋重新联合在了一起。
燕王喜知道议和在所难免,但这么被威胁着议和绝对不可以。
这个先例一开,以后燕国岂不是任人拿捏?
韩非口吃,以笔代嘴,洋洋洒洒写了一卷竹简,在燕国朝堂上由随从代念。
大意是说当初五国迫秦,燕国也参与了。
若是现在燕国不议和,而是要和秦国一起攻打赵国,那秦灭了赵以后,难道不会想起燕国当初逼迫秦国的场景吗?
到时没有赵国挡着,秦要伐燕,谁又能阻止得了呢?
唐雎口齿伶俐,直接给赵、燕,编排议和章程。
最终确定,赵国在燕国边境占领的城池,暂驻。
赵国在燕国本土占领的城池,除了全部归还外,还要再给燕国十一城。
韩非给了面子,唐雎给了里子。
燕王喜不情不愿地答应了。
赵、魏、韩、燕,意见统一,达成一致。
中原大国,就只剩下楚、齐。
四国又派使者赴楚、齐,想要两国参与合纵伐秦。
楚王元欢乐带娃,无心理会此事。
老规矩,完全放权,要春申君全权处理。
秦国东出,在楚王元看来,算不得大事,还没有他换李焉为王后的事大。
出就出呗,还能打下楚国不成?
以楚国这复杂地形、连绵水域,就是郢再一次失陷,楚也不会灭。
秦国要是真抱着把楚灭掉的打算,就是单挑,就是秦能赢,那这仗至少也得打十年。
到时候,秦自家就要出大问题。
治水小三年了吧?
粮食吃了多少?
人力用了多少?
秦国国库还能打十年硬仗?楚王元不信。
而且出来打仗,治水不管了?
不用多。
这仗只要打一年,关中原来治水的地方无人继续,三年白干!
春申君黄歇和楚王元判断大抵相同。
黄歇先是在朝堂上和群臣讨论了秦国东出作甚,又召集门客讨论。
最终,黄歇得出的结论是——秦国在作死。
既然秦作死,那没道理不帮他一把。
黄歇同意,加入合纵,共伐暴秦。
齐国和上一次迫秦一样,又没有参与。
齐王建大怒,第一次像个王者,任谁来劝说也是不参与。
前脚燕、魏、楚,刚来攻齐,后脚就想带着齐打秦?当我大齐没有记忆?
秦、齐。
一西,一东。
双方领土完全不接壤,是最远的距离。
齐王建很认同范雎远交近攻理论,认定秦国就是最好的盟友,连横可阻列国。
这位王者三天两头就要问一遍左右——可有嬴子归来的情报?
齐王建心心念念的嬴子,早在二月五日这一天,到了秦国函谷关。
还没有入关,嬴成蟜就察觉到了气氛有异样。
只是这异样不是他想的悲痛,而是肃杀。
秦国不像是王将薨,而像是要打仗。
难道,我父没有出事……嬴成蟜很是疑惑,焦躁的心却静不下来。
他要下属去向函谷关守将蒙武表明身份,请入关。
蒙武没有露面,露面的是麃公。
麃公立在关上,向关下的嬴成蟜索要一物:
“嬴白之头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