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心学,第一次统领稷下学宫 (第3/3页)
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
“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他在高台上,用手指指过一个个学子。
每指过一个,就喊出一个“你”字。
在近百声“你”字过后,少年猛甩手臂画了一个大圆,将学堂内外听课的所有人都包含在内:
“你们皆可为圣贤!
“人人可以为尧舜!
“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众学子的精神面貌都不同了,有人高声呼喊:
“先生,心学是一门成圣的学问吗?”
学习形名,探究天地真理他们没兴趣。
但成圣,他们很有兴趣!
几乎他们所求的一切,成了圣人都可以满足。
嬴成蟜没有立刻回答。
台下几百双眼睛都盯着他看。
目中九成不信,近一成的怀疑,希望只有一丝丝。
便是孔子、老子、墨子这些圣人,也不敢说学了自己学说就能成圣,凭什么一个八岁少年敢?
若不是八岁少年既有君子之名,又有嬴子之学,所行又都是符合道义,和圣人相差无几。
众学子眼中便是一丝希望也没有。
少年在众学子等的焦躁不安前,终于开口了:
“可以这么说。”
少年干脆利落地承认,惊起一片惊涛骇浪。
这一次造成的风波尤其大,众学子反而都诡异地沉默了,像是五千米深海下的暗流涌动。
心学。
成圣。
哪个学说敢这么说呢?
嬴成蟜仿若未见,自顾自地说道:
“成圣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要你能找到自己的心就可以。
“心学与其说是一门成圣学问,不如说是一门让你们找到内心的学问。
“你们生来就是圣人,良知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而眼下你们不是圣人,是因为良知被蒙蔽了。”
“先生!”魏牟高声提问:“先生口中的良知是什么?”
“良知,即是天理。”嬴成蟜正色以答,摸着自己心口道:“本存于心。”(注1)
“先生!”一学子高声喊道:“你怎么证明人人皆有良知呢?若是真如先生所说,人人皆有良知,哪里还会有烧杀抢掠的人呢?”
“先生怎么证明良知?能拿出来一观否?”又有学子高声呼喝。
“若找到良知就能成圣,那就请先生带我们找到良知吧!”之前喊出吃饱饭的学子鼓足勇气大声喊道。
“好!”嬴成蟜一口应下:“你们要看良知!那我便给你们看!看良知者随我来!”
少年从一众学子的中间穿过,向外走去。
一众学子们几乎没有几个有犹豫,纷纷跟着少年向外走。
他们要去看良知,他们要去成圣人!
浩浩汤汤,六百余人跟着嬴成蟜走在稷下学宫之内,声势不可谓不浩大。
在这支队伍行走之中,路上的每一个稷下学子,每一个稷下先生都会被吸引注意力,探求这些人到底要去做什么。
得知答案后,几乎每个人都会加入队伍。
走出稷下学宫的时候,诸子几乎都在列,队伍已经膨胀到了三千人。
成圣,诱惑了一整个稷下学宫。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对嬴成蟜的言辞都是不相信的,都是怀疑的。
但这不影响他们跟着去看。
除了那个成圣的万一可能,更多的就只是抱着看看的态度。
嬴成蟜一路笔直前行,没有回首过。
但他知道他身后的人越来越多,这就是他想要的。
万事开头难。
能统领一次稷下学宫,就能统领第二次稷下学宫。
人是习惯动物。
三千余人来到了廷尉府。
齐国廷尉太史胜得知稷下学宫尽出动,不敢怠慢。
一边亲自出面询问事情,一边要人禀告后太后。
“久仰嬴子大名。”太史胜拦在廷尉府大门前,拱着手对为首的嬴成蟜说道。
他看了一眼少年身后的人,舌头都酥麻。
荀子走后,稷下学宫再没有有如此号召力的人,便是代替荀子继任祭酒的邹子也不行。
嬴成蟜回礼,诚声道:
“打扰廷尉大人了,我带学子们来找良知。”
太史胜神情一凛,转头吩咐手下:
“府上谁叫良知?带出来!”
…………
【注1:心学中的良知不等同于现代的良知,兄弟们不要先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