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八十二章:论战败,人生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一百八十二章:论战败,人生胜 (第3/3页)

一个公孙龙。

    一个说白马非马,鸡有三足,人有三耳的公孙龙。

    说公子成蟜非君子,欺天下,可信吗?

    诸子言笑晏晏,摇头的摇头,不信公孙龙之言语。

    颔首的颔首,对少年好感度略微增加那么一小块。

    谁不喜欢听奉承的话呢?

    若是这奉承话是名满天下的少年君子说出来的,那就更好听了。

    他们承认公孙龙的话语的确犀利,让一个年少成名的孩童得意忘形,理屈词穷。

    诡辩之术,莫有过于公孙龙也!

    稷下学子们互相讨论,撇嘴言笑,觉得这位少年君子没有传闻中的那么智慧。

    高台上,公孙龙嘴角稍微牵扯,动了又动。

    他仰起头,苍然大笑,笑声中满是悲凉、失意。

    这场论战,是他胜了。

    但公子成蟜的君子之名只是在他公孙龙一人这里失去了。

    而在诸子,在天下,依旧闪耀。

    老人笑的流出眼泪,苍老之音响彻全场:

    “治学,无人信。

    “理政,用者寥。

    “随君,无挽留。

    “人间这一生走到尽头,真是荒凉。”

    嬴成蟜稍稍向后坐了一点,防止老人暴起发难。

    虽然看上去老人性命将近,听老人自述也是将死,但临死之人最好拉垫背的!

    公孙龙情绪大起大落,没有注意到少年小动作。

    他举目四望。

    台下人群黑压压,台上空中白茫茫。

    他从赵国离开,从平原君身边离开,就来到了稷下学宫。

    其他诸子门下至少百来人。

    唯独他,算上从赵国一路追随他的门人,他的门下将将数十人。

    他论战从来没有败过。

    他以一己之力重振辩者声名,让列国诸侯不得不见“辩者”二字。

    他能辩过所有人的口,却不能服几多人的心。

    孔穿至赵,没有论过他。

    第二日,平原君却来跟他说:

    “你不要再和孔穿子论了。

    “孔穿子的道理胜过了言辞,你的言辞胜过了道理。

    “言辞胜过道理的,论战能胜,最终却一定会落败。”

    他因为这一句话伤了心,出走,平原君没有挽留。

    他临终依旧尽门客之职责,坚决为平原君报仇,最终却是平原君一语成谶。

    这场他生命中主动选择的最后论战,和平原君说的一样。

    论战胜,人生败。

    他望着如同朝阳初生的少年,不再追求什么节奏,用老人一贯的平和语气,平缓语速说道:

    “老夫本来想说,你在下面时,不该拦下邓陵学。

    “让邓陵学杀死我,才是你唯一能保下君子之名的机会。

    “呵……原来如此,你原来就没有打算胜过我。

    “孔穿之能,我算是见识到了,这是儒术吗?

    “我能说过他,没人信我。

    “他说不过我,谁都信他。

    “你下去吧。

    “我没有力量杀你,不想临死之前看见你。”

    少年知道,诸子刚才为何没有拦邓陵学了。

    公孙龙回光返照,不杀也会死。

    “小子还不想走。”公子成蟜拱起双手:“小子想请教公孙龙子,白马非马论!”

    台上,台下。

    都是一寂。

    继而。

    嘈杂声轰鸣而起,直冲云霄。

    我知道兄弟们很急,但请兄弟们先别急。

    下一章,我会告诉兄弟们这几章到底在讲什么。

    单纯的胜负从来就不是我考虑的问题,装逼打脸的剧情没多大鸟意思。

    我之前说过,这一卷是领兄弟们见诸子。

    公孙龙的形象是还原历史,而不是臆想。

    我会为了剧情精彩而略作调整,但只会调整极小一点点,整体还是以史为骨。

    我看了兄弟们的评论,我想说,真实的诸子和我笔下的诸子,都会比兄弟们想象的要厉害。

    逼格这俩字就别跟诸子这提了,提逼格这俩字就很掉逼格。

    人家确实牛逼,只要照实叙述就行,不需要另外去渲染。

    有个兄弟建议不如让公孙龙说稷下学宫诸子只治学不理政,如鸡有三足,人有三耳,解释夸夸其谈之辈也,省的现在公孙龙像个小丑。

    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本书不能这么写,这种写法适合完全架空。

    这个写法属于完全颠覆了历史。

    诸子百家,唯有名家对于政事涉及最少,其他所有的都是理政大于治学。

    后世总结的儒法墨道,所有的学说的出发点几乎都是为了治国,而不是为了教化。

    然后公孙龙也不小丑,我们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公孙龙就是那个巨人。

    不逼逼了,明见。

    如果到时兄弟们还是认为这几章有问题,那就是我的问题。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