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君臣裂隙 (第3/3页)
爵,封地,到手都只是时间问题。
从一个贵族角度,他实在没理由去为了治水修渠触怒王上。
这事不仅吃力不讨好,还没有多少油水可捞。
就算成功,造福的也是关中那些一辈子在泥水里挣扎的贱民。
关中丰腴,国力增强,最终得利的则是高高在上的秦王。
秦国强盛,和他吕不韦一人一家有关系吗?
吕不韦沉默了,他的脑海闪过一幕幕画面。
秦国廷尉狱,廷尉左监笑着与他说,要把死去的犯人拉到麃公府邸,埋在地下做肥料。
巴蜀之地,以招待最高贵客礼仪招待他的巴蜀商会之主巴德,死不瞑目,盯着他的死目中是滔天恨意和不解,不明白他为何要下剧毒。
赵国朝堂上,赵臣昂着下巴,说他是商贾贱人……
自武王立周,将天下人分为十等,快有千年了,早该变变了!
霸道能压人而不能服人,唯有王道,才是天地正道!
[公子成蟜,可要记得你的承诺啊……]
“王上。”吕不韦拱手,郑重其事地道:“治水修渠,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秦王子楚笑着“哦”了一声,一副很感兴趣的模样,伸出一只手:
“那就请先生说说,如何迫在眉睫,如何刻不容缓。”
他指着自己的眼睛,笑道:
“寡人啊,眼界浅。
“只能看到让郑国治水修渠,咸阳被攻破,秦国被灭亡的场景。”
侍立在一侧的宫女、宦官全都心中一寒,不少都打了个颤栗,似乎室温骤然降了几十度。
两个时辰后,吕不韦自议政殿走出。
一向送心腹到殿门口的秦王子楚,这次没有相送。
三日后,秦王子楚召开大朝会,介绍白氏后人与群臣相见。
随后,相邦吕不韦拱手站起,详细言说关中水患频仍的害处,谏言召水工郑国入秦修渠。
私下已经明确拒绝过吕不韦的秦王子楚面上不显,心中极不喜,甚至有些怒火中烧。
吕不韦没有提前与他说要在朝堂上重提治水一事。
这种国策大事拿到台面上之前,大多时候,臣子都会私下与他这个秦王通气。
不通气,那意味着分歧巨大,道不同!
群臣还没从白氏后人重入军武的剧烈情绪中回过来,就陷入了愕然与茫然。
郑国这个名字,嬴成蟜不知道。
但能上秦国朝堂的就没几个不知道的,这属于常识。
群臣皆有一个共识,要郑国治水,那和自灭国家的区别不大。
关中水患是多,但不会致死秦国啊。
便是专门管治水一事的司空都奇怪地看着吕不韦,不明白相邦大人到底什么意思。
文臣腹诽极多,一时之间却没人吭声。
谁都知道相邦是王上心腹中的心腹,这件事没准就是王上态度。
慢半拍的武将可不管那些。
他们又不是靠嘴皮子吃饭,只要能打仗打胜仗,不直接忤逆王上,性命就有保障。
麃公霍然起身,一双牛眼瞪着吕不韦:
“你说甚?让郑国治水?伱要亡我大秦乎?”
老将看在吕不韦领五万锐士灭东周国的战绩上,说辞很文雅了。
换先前的相邦魏辙,老将早就鸟人鸟人地开骂了。
吕不韦摇头:
“我不是亡大秦,而是救大秦。若能让关中之地变为沃土,那”
“沃土个屁!”脾气火爆的王陵不等听完就站起来,怒气冲冲地打断了吕不韦言语:“那地方全是白毛地,要治好得用多少年?多少人?三五万人三五年都治不好!你这鸟人怕不是做了他国间人吧!”
两个老将冲锋,群臣去看王上。
秦王子楚冷眼旁观,一声不吭。
群臣互相对视一眼,知道了王上的态度,今天这件事看样子和王上没有关系。
于是,文臣也想加入战团了。
在他们预热想词的时候,向来嚣张跋扈的武将们已经纷纷开喷了。
郑国若是入秦开始治水修渠,动用的人力物力都是海量,秦国将无力外战。
不能打仗,那他们还怎么加官进爵?
【注1:本书之后不加注释的斤都按照先秦时候算,一斤约等于二百五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