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公子成蟜谋成,信平君 (第2/3页)
脸兴奋地道:
“廉公以十三万,破敌六十万,为赵国夺回了五座燕城!真是威武啊!
“此等大功,当赐地!封君!拜相!
“寡人决定,将尉文(今河北省蔚县)给廉公做封地!”
尉文?
百官在心中咀嚼着这两字,有不少都觉得不太对劲。
尉文地处偏远,临近秦国,是一处战略要地。
战略要地在打仗的时候是兵家首先争抢之地,常临战事。
这种地又穷又没人,在封地里面可绝对算不上是好封地。
但这也还能理解,谁让廉颇能打呢?
将领封在战略要地,还说得过去吧。
文武各怀心思,等着王上封廉颇为尉文君。
有封地的君侯,多是以封地名为号。
赵王丹特意等了片刻,没有发现骚乱。
环顾全场,观察群臣,慢慢地继续道:
“封廉公为,信平君。”
信平这二字一出,全殿似乎有刹那静止。
老将廉颇皱起眉头,百官纷纷有抬头趋势。
有些忍住了,心开始跳动,知道确实出事了。
还有不少没刹住车的,不解目光扬起来,正对上了赵王丹的那双暗藏锋刃的眼眸。
有些眯起眼正视,而有些则匆匆低首。
有封地,不以封地而号,以信平为号。
信平何意?
笃信平和!
一个挽狂澜于既倒的功勋老将,封君,号为信平。
赵王丹这个君爵给的有多么不情愿,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
赵王丹也有眼睛,对上了不少人。
那些看他一眼就低头的臣子他没有记。
这些臣子知道低头就是还在控制中,为其威势所摄。
他记的是那些敢于不低头的臣子。
这些臣子已经忘却了为臣的本分,是他日后要提防敲打的人。
廉颇听到尉文两个字,只是有些郁闷。
但转念一想,王上把这么重要的战略要地封给他,肯定是看中他的打仗能力,他心情又畅快了。
但等他听到信平两个字,老将就无法自我攻略了。
不明白自己犯了何事的老将心烦气躁,微微低首掩去面容,以免让王上看到自己怏怏之意而猜忌。
但老将不知道,他的王上已经对他有猜忌了。
他这番遮掩举动落在赵王丹眼里,彻底坐实了其心怀不轨。
赵王丹手掌用力握紧座椅扶手,将负面情绪转到王位上,笑着慢说道:
“相邦嘛,本也该给廉公,可我赵国这相邦之位有人了。
“秦公子虽在燕而未归,寡人却不好下他的官。
“公子成蟜之贤名,如今天下传。
“不讲信用的燕国都能拜其为相邦,寡人要是在这个时候下了他相邦,那天下人岂不会认为寡人还不如燕王……”
随着赵王丹言语,朝堂氛围越来越浮躁,敢于抬头的人越来越多了。
封地给尉文,封君给信平,现在连相邦也不给。
对待拯救赵国的廉颇都是这样,日后若是他们有了功劳呢?
他们对赵国的功劳,绝对无法超过廉颇。
十三万破六十万,再让廉颇来一次都未必行。
这次他们若是隐忍,到时候他们受到的待遇会更差。
他们今日不为廉颇谋相邦,来日自己就会没封地没爵位没官职。
一个又一个赵国大臣,自发地站了起来。
“自平原君过世这数月来,我赵国相邦名义上虽是公子成蟜。但其在其位,不谋其政,相邦府政务积累难以进行。”
“李大人所言极是,相邦府合该有个主心骨。廉公劳苦功高,可入主也。”
“燕国那鸟地方有什么政务?一到冬天,蓟的大街上都看不到几个人,哪能和我们赵国比。他们拜那竖子当相邦行,我们不行,我们赵国事可多。”
“……”
赵王丹虽然说的慢,但还是在言说之中。
一众大臣不等他说完,就起身,一拱手,侃侃而谈。
这等无礼的行为,让赵王丹怒火炽盛,他可是赵王!
可看着站起来的三成臣子,以及还在站起的臣子,赵王丹主动压怒火。
人太多了。
这虽然是赵国,他虽然是赵王,但他依然无法站在所有赵臣的对立面上。
他看向高台下的叔父。
平阳君赵豹微微点头,示意赶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