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7章 东汉时期传下来的药膳(3K)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247章 东汉时期传下来的药膳(3K) (第2/3页)

风;在卦为巽,其色有丹、白、黄、乌之异,总不如白毛乌骨,翠耳金胸,为最上乘也。”

    清代《本草从新》中记载:“鸡属木,而骨黑者属水,得水木之精气故能益肝肾、退热补虚,治虚劳消渴。男用雌,女用雄。”

    人参炖乌鸡是一道非常正宗的药膳。

    名医华佗还和它有个故事。

    相传在东汉时期,华佗在徐州游学行医,家中的堂兄有一天突然带着华佗的母亲来到了徐州找他。

    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华佗母亲在家中病重,想见自己儿子最后一面。

    华佗为母亲诊脉后发现脉象沉迟无力,于是他立刻用上了人参汤救治,随后病情才好转了不少。

    但是并没有持续多久,华佗母亲又再次病重,这次华佗怎么治疗也没办法,最后他母亲抱着“落叶归根”的想法,想要让华佗送她回乡。

    不过华佗手里病人太多,他实在脱不开身,只能让堂哥帮忙送回去。

    华佗在徐州处理好自己手里的病人后,立马启程想着回去奔丧。

    结果回到老家的时候,却发现母亲居然病情好转了。

    他检查母亲身体后大为奇怪,于是询问堂哥到底是谁出手救治了母亲。

    就连自己都没办法的病症,人家居然给治好了。

    堂兄说,其实并没有谁出手救人,只是在回家的路上,有一天晚上借宿在一个小村子里,华佗母亲突然说想要喝口鸡汤,但是全村九户人只有一家喂的是公鸡,其余人家喂的母鸡都不舍得卖。

    于是堂兄就费了不少功夫,才买到了那家人的公鸡,当天晚上就用剩下的人参和其他药材混在一起,把这只公鸡炖了,喝了之后睡了一觉,没想到第二天一早起来,华佗母亲居然精神了不少。

    回家之后更是越来越好,一天天缓了过来。

    华佗听闻后,立马询问到底买的是一只什么样的公鸡,堂兄回答白羽,黑皮,黑肉。

    于是华佗想办法找到了一只同样的鸡买了下来,然后按照人参的药材炖煮给母亲服用,没过上几天,母亲居然病症痊愈了。

    后来华佗又用此药膳救治了许许多多的类似病症的病人,并将此汤命名为“九户鸡汤”并记载在了《青囊经》中。

    虽然医书失传,但是这个药膳方子太过有名,居然就这么从东汉一直流传了下来。

    ……

    方言将乌鸡宰杀后,去毛。

    然后再去掉爪子和头以及内脏,接着将鸡腿别入肚子里,再冷水下锅焯水。

    趁着这段时间,用温水瓶里的水把人参洗净,再准备葱姜切片。

    用一口大砂锅,给两只焯好水的鸡放进砂锅里。

    这时候一定加入热水,才能免得焯水受热后的鸡肉变柴。

    接着把葱姜片加入,开始大火炖煮。

    等到烧开一段时间,筷子能插入鸡肉里的时候,再加入人参开始小火慢炖。

    不一会儿,人参和乌鸡混合后的香味就出来了。

    接下来方言又在水龙头边给鸡的内脏清理出来,两只鸡的内脏足够炒一盘鸡杂了。

    鸡胗,也叫鸡沙囊,其实就是鸡的胃。

    里面黄色的那层内壁,在剥下来后洗干净,然后拿去晾干,就是中药鸡内金。

    健胃消食,通淋化石,涩精止遗都可以用它。

    小孩子的积食不消,小儿疳积,也是可以用它来治疗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