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2章 和两位国医大佬谈笑风生(3K)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132章 和两位国医大佬谈笑风生(3K) (第2/3页)



    “改什么名字了?”

    对方说道:

    “程莘农。”

    “没事你改什么名字啊?”朱老莫名其妙。

    程莘农!?

    方言听到这名字微微一惊,脑海里顿时就想起了前世看过的第一届国医资料。

    程莘农,原名希伊,第一届国医大师,和朱老一样是江苏人,比朱老小四岁,家中父亲是清末科举秀才,他在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学针灸学的《难经》。

    在朱老拜御医为师的第二年,他拜师当地著名老中医陆慕韩为师。

    1939年,也就是18岁,他开始挂牌行医开诊所。

    同年22岁的朱老名扬沪上后,回南通开诊所。

    程莘农以针灸见长。

    57年调入京城,担任燕京中医药大学的针灸教研组组长,同时兼任东直门医院的针灸组长,副主任。

    当年京城中能够和针王切磋技术的,也就那么几个人,他就是其中之一。

    后来更是高升,进入华夏中医研究院。

    他主持研发的十四经穴点穴法,前世方言也看过一些,他的针灸是专门盯着疑难杂症下手的,比如中风偏瘫,神经性疾病,内科各种疑难杂症,简称就是什么难就研究什么。

    让国内的针灸对这些疾病的治疗,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因为带出来的都是学生,没有那么多徒弟,所以名声没有郑魁山大,但依旧是一位非常厉害的针灸大师。

    要不然也不可能进入第一届国医大师名单中。

    朱老指了指方言说道:

    “方言,今天上过台的,你肯定也看到了。”

    方言伸出手:

    “程主任,您好。”

    程莘农和他握住手,笑着说道:

    “你好,年轻人你的方子很不错啊,这下不知道多少中风患者都会感激你。”

    方言回应道:

    “治病救人本来就是医生的工作,感激倒是不必了,希望对他们有帮助就好。”

    面对这种官方的领导,回答就怎么伟光正怎么来。

    方言这方面经验丰富,所以立马就赢得了程莘农的认可,他拍了拍方言肩膀:

    “好!小伙子你的觉悟很高,我看好你!”

    听到这话,朱老笑着说道:

    “呐,这位是方言的对象,也是我的同族的侄孙女,朱霖,现在是协和的一名实习医生。”

    “你好,程主任。”朱霖也伸出手,和程莘农握了握。

    程莘农点点头,非常官方的称赞道:

    “协和也不错,很有前途。”

    接下来他就在这里带着秘书一起坐下,和朱老与方言聊起了交上去的耳区疗法,还有埋针法。

    方言这才明白,原来朱老上交的材料都到了这位程主任手里。

    不过想来也对,华夏中医研究院里专门管研究针灸的领导,也就是现在官方针灸师的天花板之一。

    不给他研究也说不过去。

    然后大家就从国内古籍聊到香江的生产线,接着又聊到了国外几个国家的耳区疗法的不同。

    程莘农不愧是从小研究各种针灸学的,凭借朱老手里的一些国外资料,他直接就能推断这些人到底是用的哪一本古籍里面的东西。

    并且还说的头头是道,让方言都不得不佩服他的严谨和博学。

    这人记忆里的古籍还有各种技法,记忆力惊人,简直就像是有另外一套系统似的。

    ……

    时间来到下午四点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