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2章 老莫(4K,求首订)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92章 老莫(4K,求首订)1/7 (第2/3页)

么地方。

    因为高消费,这里来的大多数客人都是上层人物,归国华侨,还有大院子弟。

    另外方言还看到,在一个角落,还有一些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看过年代的他记得,这是每个周末都会来这里吃饭的苏联驻华使馆的人员。

    这年头京城里能够吃到西餐的除了老莫,也就是新侨饭店,和平饭店,还有北京饭店。

    正宗的俄式大菜,就更是只有这里才能吃到了。

    今天是周末,这里生意格外好,不过空位置还是有的,方言很快就发现了一个,他偏过头,用手朝着位置对着朱霖指了下,然后两人便走了过去。

    坐下后,服务员很快就来了,拿着菜单摆到了方言他们面前。

    方言一看,上面写着:

    苏联展览馆【莫斯科】餐厅,八月份菜单。

    下面是一排俄语。

    接着就是套餐:

    每份一元二角的菜,一共四道。

    每份一元五角的菜,一共六道。

    每份两元的菜,一共六道。

    这是适合没来过的人,直接点了就吃,不用纠结选择的。

    相对来说也很便宜实惠。

    除了这三个套餐,其他就是单点的菜。

    比如俄餐里最经典的闷罐牛肉,红菜汤,这些都是需要单点的。

    朱霖和方言都没来过,看了看菜单,最终还是选了两个两元套餐。

    一人一份,一共四元,便宜又实惠。

    冷菜:火腿带配菜。

    两个热菜:牛肉鲜白菜汤,炸猪肉片。

    以及甜点饮料:煮鲜水果,红茶。

    和最后一样俄式面包。

    就在这时候,远处角落边的一桌年轻人已经吃完,咋咋呼呼的就起身准备离开的时候,方言看到其中两个穿着看起来像是大院子弟的男孩,卷起桌上的银餐具往兜里塞。

    甚至另外一个姑娘,还去隔壁没人的桌上拿。

    这场面给方言看得一愣,猛然想起年代文里,老莫的银餐具被大院弟子嚯嚯的故事,这一刻活生生就在他眼皮底下上演了。

    以前方言就在里看到过,说是七十年代的时候,老莫的银餐具会被一些客人顺走,到了七十年代后期,更是流失严重,隔三差五的就开始成套成套的被人顺走。

    相传其中偷的最多的一伙人,便是附近的大院子弟。

    这里的大院子弟,大部分都是军区大院的。

    和方言朱霖他们这种大学家属大院的不一样,他们这里独具特色。

    贫嘴,叛逆,争强好胜,有着天生的优越感。

    他们集结成天然的社会小团体,只要有一个人带头,其他人就会竞相效仿。

    后来进入八十年代后,老莫终于不再新买银质餐具了,直接将店里所有的餐具全部换成了普通款,这样才止住了偷盗餐具的歪风。

    当时方言就把这事儿当野史看了,结果没想到现在当真在眼前上演了。

    这时候一个服务员看到了他们,方言还以为服务员马上就会叫抓贼,结果她直接转身当做没看到。

    很快几人偷好了东西,捂住兜和挎包,一溜烟的就离开了餐厅。

    同样全程看到这一幕的朱霖,这时候才反应过来,她错愕的对方言说道:

    “吃一顿饭,偷两桌的餐具,这些人好像还是附近大院的,也太不讲究了吧?”

    方言说道:

    “没办法,估计这里的餐厅也是想管,却又不好管,你是没看到,刚才有个服务员看到他们偷转身就走了。”

    朱霖点点头如果餐厅自己都是这样的态度,那这就真不好说什么了。

    她拿起银刀叉,说道:

    “我看这里西餐贵的原因,估计是他们给偷高的。”

    方言忍不住有些想笑,这么说好像还真是有点道理,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被偷了那么多年都没还坚持不用普通餐具,一直到八十年代初才改,钱从哪里来?还不是从这些高价的餐费里面来。

    接下来,两人的套餐就来了。

    看起来量比较少,不过很精致。

    两人看了看,便开始吃了起来。

    先是左叉右刀,装模作样吃了一会儿。

    最后实在不习惯又换成了筷子。

    两人见到对方这样,忍不住相视一笑。

    这套餐量并不大,很快两人就吃完了。

    肚子里感觉没什么活,最后还是给那硬邦邦的俄式面包吃下去后,两人才有点饱腹感。

    这里虽然环境很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