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章 邪径迷道 (第2/3页)
曹充术深吸一口气,“太上皇为政时行盐铁专营,渔天下之利,大汉自有税赋供应朝廷,太上皇此举为与民争利,陛下当政,去腐存新,开上林苑为民利,当为大治,
然增添酒税之法,在草民看来,是为反复。”
“你认为为政者当让利于民?”
“自然。”
曹充术毫不犹豫道。
“朕也是这么想的。”
刘据点头。
倒是把曹充术弄得一愣。
刘据继续道:“人人都知道让利于民,那么,朕问你,如何让?让多少?”
殿内一片沉默。
一向善辩的曹充术只支吾不出声。
曹充术有自己的立场,他为百姓谋利,自无不可,
就像官员会为自己谋利,推动符合自己利益的政策一般,
商人也会谋利,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撬动市场,
士农工商,各个阶层,思考问题的方式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这并无不可,反而是极健康的行为,只有这样,各方势力才会形成一个平衡,政策也会变为各方势力博弈的产物。
士、农、工、商任何一家独大,都不会很好。
问题是,你若是以民众的身份,去说让利于民,那随便你怎么说,但,现在的场合,是皇帝在面试官员,既然是官员,你一定要拿出一套实际的方案。
刘据不喜欢只会清谈的官员。
曹充术要完成身份的转变,非跨过这一步不可。
你说酒税有问题,好,你告诉朕怎么改,不然,最好别说。
卫子夫不语,她帮曹充术已经够多了,在关键时刻,她分得清主次,其实,卫子夫也知道曹充术的缺点,所以她说让曹充术去当个算账的主簿就够了,现在看来,熊儿还要对其重用啊。
曹充术大脑在颤抖,脑中被密密麻麻的数字充斥,
酒,粮食,酒税,出口.....
种种信息联系在一起,曹充术神色复杂,以这种方法摊派酒税,确实是最合理的办法了。
为何之前大汉要禁酒?
酒是用粮食酿的。
粮食都缺,哪来多余的酿酒。
谁不知道酒好喝,百姓喝了也就喝了,若不加管制,酒会越来越畅销,商人见酒卖的好,会大力产酒,粮食的价钱会冲到顶点,这一切的连锁反应,曹充术没想过。
禁酒令看起来简单,实则背后有着深思熟虑,
民众会质疑凭什么不让我喝酒?
商人会质疑凭什么不让百姓喝酒,那我酒卖给谁?
可皇帝不能这么想,制定政策的人不能这么想 ,他要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控时代。
所以,在盐铁会议上,一众儒生质疑桑弘羊凭什么盐铁专营,桑弘羊只觉得没什么话和他们说,在桑弘羊眼中,他们都是只会动嘴而已。
曹充术张张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一股比上一次更剧烈的挫败感,在胸膛升起,
“陛下,草民....无话可说。”
他到现在才明白,为何太上皇也不征用自己,
自己的言论,在太上皇眼中,恐怕和笑话没两样...
这么多年的怨气又算什么?怨气消散后,只剩下茫然。
田千秋急切,但也不能说什么。
怎么十拿九稳的征用,一下就不行了呢?!
刘据想用曹充术,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你退下吧。”
曹充术无话可说。
“朕再送你一句话。”
站停。
“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
“虽有爵禄,不足贵也。”
刘据的话如洪吕大钟在曹充术耳边敲响!
你迷恋走歪路,因为能更快的走到终点,但你也会迷失在路上。
“以后不要再吸食五石散了。”
曹充术身体颤抖,自怨自艾的十几年,靠放浪形骸来掩饰自己,靠吸食五石散来麻痹自己,
今天,终于有一个人告诉他,
不要再伤害自己了。
这句话,曹充术等了太久。
回首处,狂妄的曹充术跪倒在地,泣涕横流,
“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
“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
对刘据扣首三次,曹充术毫不留恋的转身离开,
半成的掖月殿前未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