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19章 术数之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 19章 术数之巅 (第2/3页)

暗,只不过大多数皇帝的做法,都是通过改革官制来分解相权,

    三省六部制自不用说,把丞相的行政权一分为三,

    实则宋朝时对相权的打压更过分,

    设了个副相,叫参知政事,美其名曰和丞相一起办公,实则是把丞相的行政权一分为二,

    设三司使,丞相连钱也不能过问了,盐铁、度支、户部三司不经过丞相,直接对皇帝负责,这说明什么?在财政的决策流程中,直接把丞相踢出去了!

    又设枢密使,在军事层面的作用与前两者都差不多,主打一个分权,这也是宋朝的祖宗之法,一个字“分”!

    还有一处最绝的杀招,就是对谏官体系改革,谏官以前是丞相的口舌,就是替丞相说些没法说的话,是用来监督皇权的,改革一起,谏官将唇枪舌剑转向了丞相,这一来一去差了多少?

    刘彻不想刘据给霍光太多的自由,而且,更让刘彻担心的是,霍光是政治上的韩信,霍光在处理政务上也是多多益善,像是一口填不满的井,给他多少权,他就能用多少!

    刘据道:“他有这才干,放手让他做没什么不好。”

    “为父没说不让他放手去做。”

    刘彻任用贤能时,不也是任其发挥?

    “我是说,霍光若是千里马,你大可以让他去尽情奔驰,但别忘了,手中也要握着缰绳!

    缰绳要在你手里!为父这是帮你把缰绳拽过来呢!”

    “父皇,你不明白。”

    “我不明白?”刘彻笑了,“我不明白什么?”

    刘据也懒得再解释,

    “就让此事过去罢,孩儿将长安宝器给您取过来一部分摆进您的寝宫内,这总行了吧。”

    “那行!”

    刘彻答应的痛快,他心知肚明,一时半会也弄不了霍光了,能把宝器都弄过来,也算小小的补偿罢。

    “父皇,还要留在宫内用晚膳吗?”

    “不吃了,我走了。”

    刘彻大手一挥,转身就走,

    熊儿整天吃得淡出个鸟,谁在这儿吃啊!

    ........

    “参见太后娘娘!”

    大鸿胪田千秋于卫子夫面前顿首行礼。

    “今日叫你来,是要问问你度田的事。”

    田千秋无门无派,并非最核心的神武宫出身,发迹之时是起于科馆,又在太子未央宫政变时第一个出来力挺太子,出身不明,偏总能在关键时刻为刘据提供支援,

    实则,田千秋一直卫子夫的人。

    只不过卫子夫不愿太过招摇,一直派田千秋支持熊儿,

    在卫子夫问到度田时,田千秋事无巨细讲了一遍,就连在官榭所商讨“由外及内”的策略都没落下,说罢,田千秋恭敬的跽在皇太后身前,

    田千秋深知,

    若没有皇太后,就没有田千秋的今日,也没有田千秋在陛下身边大展拳脚的机会,

    田千秋与审卿的情况相似,

    出身不好,

    是战国田齐的后人,齐,就是灭于刘邦之手,简单来说,田千秋的祖宗是叛贼,还被汉朝的开国皇帝亲手灭了,这种出身,如何能走进权力中枢,最多是赏赐个闲职安顿,以抚齐民之心,正是卫子夫帮田千秋迈过了最难的一步,

    卫子夫的御人之术,术不同,但道相似。

    刘据反倒是更像结合两人之术。

    听过田千秋的话,卫子夫沉思片刻,

    赞道,

    “由外及内,很不错。

    方才听你说,是那个叫王贺的所提吧。”

    “是。”

    “边境多是军屯,没有私田的说法,度田只需你们找个可靠的人去量就是,再者,现在屯守边关的多为老将,若我没记错,李息就在边境吧,我给他修书一封,要他也多上点心。”

    卫青为大将军时,手下新老势力错综复杂,除了新兴的霍去病、赵破奴,老将有李广、李息、韩说,卫子夫统战能力一流,帮了卫青不少忙,李息、韩说这些抗匈老将,也都愿听卫子夫调配。

    大汉暗中的当家,是谁就不必多说了。

    难怪当日刘彻伤了刘据时,卫子夫愤而冲进宫内,对刘彻说“这大汉天下也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